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  中央部属高校 > 正文

强化资助育人功能,助推学生成长成才――中国海洋大学努力构建“三全”学生资助育人工作体系

发布时间: 2012-09-02 最后更新时间:2022-08-26 【大】 【中】 【小】 访问量:

 

中国海洋大学学生资助工作坚持育人为本,强化育人功能,将学生资助工作与学生成长成才紧密结合,努力构建 “全过程,全员化,全方位”的“三全”资助育人工作体系,将“济困意在助学,扶弱更为励志”的资助工作理念潜移默化到学生成长的点点滴滴中。

一、加强教育引导,注重人性关怀,努力构建“全过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体系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是开展学生资助育人工作的基础。鉴于学生家庭经济情况的动态变化,学校采用每学年重新认定、动态管理的“全过程”认定模式,做到能够随时调整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档案,确保他们能享受到资助政策带来的温暖,为资助育人工作奠定基础。针对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中存在的“自卑学生不申请、证明材料不可靠”等因素,学校把教育引导放在首位,重点加强诚信教育、感恩教育和励志教育,引导学生据实申请,坦然面对。同时,在认定审核的全过程中,注重人性关怀,注意尊重学生、保护隐私。比如,尝试调整班级民主评议模式;谨慎确定公示的范围和内容等。2010年,认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共4470人,占学生总数的29.1%

二、坚守济困初衷,加强资助力度,努力构建“全员化”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

1)确保国家资助落实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身上。严格按照政策要求,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必须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才能获得。2010年,国家励志奖学金215人、国家助学金2870人,共占学生总数的20.1%

2)广泛寻求社会资助。2010年,共有中海油助学金、携程阳光助学金等各类社会资助十几项,获助学生500余人,资助金额近150万元。

3)加大校内补助和勤工助学力度。2010年,校内生活补助共计150万元,资助1500人,占学生总数的9.8%;共设置校内助研、助教、助管、助工”等勤工助学岗位近2000个,发放工资近200万元;发放临时困难补助近500人次。

国家奖助学金、社会资助以及校内补助的总人数,远远超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人数,达到了经济困难学生全员受助的目标,构建了“全员化”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

三、坚持育人为本,搭建成长平台,努力构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全方位”教育培养体系

1)坚持学生资助与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相结合,引导学生确立“努力学习,提升素质才能获得奖励资助”的观念。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是指学校每学年对学生在思想、学习、身心和社会实践等方面的综合评价。在各项资助的评审确定过程中,重点考虑经济困难学生的素质测评情况,让国家奖助学金、各类社会资助和校内生活补助成为他们努力学习、提升能力素质的保障。

2)坚持勤工助学与素质提升相结合,努力拓宽勤工助学渠道,搭建学生成长平台。注重设置素质提升类勤工助学岗位,使学生在获得劳动报酬、减轻经济压力的同时,在岗位上锻炼能力,提升素质,增强自尊自信。广寻社会资源,为学生提供家教、市场调查、翻译、促销、网站制作等勤工俭学岗位,提高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尝试改变部分资助项目的申请模式,以“项目申报”的形式获得资助,学生在获得资助的同时,完成相关的科研、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项目,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获得成长和成功。

3)坚持济困助学与教育引导相结合,将“育人”内化到资助工作之中。进行知恩、知责、知足的“三知”教育,引导学生饮水思源、常怀感恩之心,努力学习、勇担社会责任。组织受助学生座谈会,积极倡导“三个一”活动,引导受助学生对帮助自己的国家、学校、企业或个人说一声谢谢,送一个祝福,做一个承诺。以“青春、自强、奉献”为主题,开展“超级演说”比赛,以“关爱他人、心手相连”为主题,开展“爱心宿舍”活动,引导学生励志成才、爱心回馈;评选“自强之星”、举办“优秀学生标兵报告会”、编辑“国奖、励志获奖学生风采录”等活动,引导学生学习优秀、成为优秀。 

“济困意在助学,扶弱更为励志”不仅仅是理念,更是切实的行动。通过努力,中国海洋大学学生资助育人工作在完成“济困”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知恩、知责、知足,促进学生自信,自强,自爱,推动学生励志成才、感恩回馈,成为学校育人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