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  中央部属高校 > 正文

中国传媒大学:强化实践育人环节 创新学生资助工作

发布时间: 2012-09-02 最后更新时间:2022-08-26 【大】 【中】 【小】 访问量:

近年来,中国传媒大学始终秉承“帮困助学、资助育人”的宗旨,在资助中坚持育人,在育人中创新资助,不断强化实践育人环节,努力在资助工作中体现扶能扶智与人文关怀,帮助提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实践能力,有效推动了学生资助工作的科学化发展。

一、以勤工助学为平台,发挥助学岗位的实践育人功能

为深入挖掘勤工助学工作的实践育人功能,学校明确了“以岗代培、以工促学”的工作理念和“立足校内、面向社会”的工作思路,多方开辟勤工助学渠道,不断提升工作信息化水平,使学校勤工助学工作沿着助学与育人相结合的道路健康发展。2011年学校平均每月有500余人次参加勤工助学,服务于校报、校电视台、图书馆、实验中心、计算中心、传媒博物馆、教学教辅部门、后勤服务中心等部门。同时鼓励学生参加校内助研、助管、服务性勤工助学活动,培育了学生勇于面对困难、自立自强的优良作风,实现了“精神上培育学生,能力上锻炼学生”的目标。

2012年,中国传媒大学组建成立了“学生综合服务大厅”,校内各职能部门均在大厅开设办公窗口,为学生提供“一站式”服务。为引导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同时也为在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校内职业培训的机会,增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就业竞争力,学生资助中心通过全校招募的方式遴选品学兼优的学生,在综合服务大厅设立勤工助学岗位。所有入选学生在上岗之前都要接受关于服务意识、爱岗敬业等方面的培训。除在各职能部门的窗口设立勤工助学岗位外,学生资助中心还在服务大厅设立了“勤工助学示范岗”,充分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二、以公益实践为载体,提升资助项目的实践育人功能

资助育人是学校资助工作的重点,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中国传媒大学探索出通过鼓励学生开展志愿服务、公益项目研究等途径,提升资助工作实践育人效果。

2008年,学校成立了以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为主体的中国传媒大学自强社。年来,自强社坚持定期开展“感恩回报”、“励志自强”、“责任使命”、“就业帮扶”等各种主题活动,如“成长小组”、“自强讲坛”、“阳光松堂”、“英语和计算机培训”、“素质拓展训练”、“就业培训”、“心理扶助”等。此外,自强社还在校内外组织开展了各项志愿公益活动,如校内的“爱心宿舍”项目,教材回收项目,“地球一小时”图片展暨低碳环保宣传等;校外的“松堂临终关怀医院志愿服务” 项目、“‘天使之家’助婴站志愿服务”项目,“‘一对一’关爱山区孩子”项目等。

为进一步创新资助工作、强化实践育人环节,中国传媒大学大胆开拓育人途径,通过设立并支持公益实践项目来提升学生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创业能力,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和团队合作意识。2009-2012年,学校连续开展了四届“实践・成长・收获”公益实践活动,共计资助46个项目。2011年,学校推荐第三届“实践・成长・收获”公益实践活动资助的9个优秀项目参加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希望工程激励行动・BC计划,最终有6个项目成功入选。实践活动的开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同时提高了他们的综合能力。

三、以协同创新为契机,挖掘潜在资源的实践育人功能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要大力推进协同创新。作为高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的学生资助工作也以此为契机,实事求是,开拓思路,尝试探索资助工作开放、集成、高效的新模式。

为提高工作成效,加强对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群体就业援助与帮扶,学生资助中心充分整合资源,联合就业指导中心每年定期开展“本专科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座谈会”等就业帮扶系列活动;为加强诚信、感恩教育,学生资助中心与中国银行、国家开发银行紧密合作,形成合力,组织贷款学生参加诚信还款宣讲会、生源地贷款座谈会等活动;为强化实践育人成效,树立学生自立、自强意识,学校与中国扶贫基金会、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中国宋庆龄基金会、时尚传媒集团等建立了友好的合作关系,组织学生参加基金会发起的各项社会实践及志愿公益活动,组织学生参观时尚传媒集团,了解时尚杂志生产的流程和新闻报刊的前沿动态,参与索尼公司、时尚传媒集团和中国电信集团的实习和实践。充分挖掘周边潜在资源的实践育人功能,将为学校资助工作的创新和发展提供更多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