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  中央部属高校 > 正文

华中师范大学积极探索发展型资助新模式

发布时间: 2013-02-18 最后更新时间:2022-08-26 【大】 【中】 【小】 访问量:

     2009年,华中师范大学与武汉市洪山区合作共建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创业帮扶中心,为有志于创业创意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办公场所、创业交流、政策咨询、创业培训、经费支持等方面的服务。目前,该中心已成为武汉市、洪山区重要的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成长为湖北省重要的青年企业孵化器。在这里孵化出“妙笔作文”、“帷幄科技”等一批高校创业品牌,在社会上获得一定知名度,为省市区及学校争得了各类荣誉,为广大贫困生学子提供了一个经济与能力的“双脱贫”舞台。

一、探讨“区校共建”模式,创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创业帮扶中心。

学校着力推进经济型资助向发展型资助的过渡,与洪山区合作共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创业帮扶中心。中心位于洪山区北港创意园,面积达450平米,成为洪山区创意产业示范中心的一部分。

创业帮扶中心采取“推进政府给政策,动员学校出资金”的方式,三年来,学校合计投入近100万元资助扶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创业项目。“区校共建”模式实现了经济与能力的“双脱贫”,学校、政府与学生三方实现“三赢”,为在校大学生发展型资助模式探索出一条新路。

二、实施“零成本”入驻,打造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创业精英团队。

学校积极营造创业氛围,出台多种优惠政策鼓励吸引在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创业团队入驻。对于首次入驻的在校生创业团队,实施“零成本”入驻政策,即“三免一扶”政策,免场地租金、免物业费用及水电费,为创业团队提供资金扶持或免息贷款政策。通过学校网站发布《华中师范大学贫困大学生创业帮扶中心入驻招标公告》的形式进行中心入驻项目及团队招标,近三年多来,每年平均有近30余支团队竞标。

学校对于入驻创业中心的团队,常年聘请专家进行创业指导,在校内举办各种类型创业讲座和大学生创业大赛;一律按照企业化标准实施打卡登记,注重流程管理;对于营业绩效和内部管理不畅的团队及时反馈黄牌和红牌,直至被淘汰;淘汰空出区域及时补充新的团队入驻。因措施得力,一部分小的团队逐步成长,有了较强的竞争力。以“妙笔作文”团队为例,该公司从最初的注册资本3万元,发展到如今300余万元的资产,每年盈利额近百万,产品辐射全国20多个城市,开设教学点30多个,累积受众10万余人次,直接和间接解决200余名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小小的平台,却为团队提供了长足的发展空间,精英团队无论从数量和质量来看,都在逐步发展壮大。

三、建立“孵化”与“反哺”机制,力促创业中心良性循环。

学校以“区校共建”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创业帮扶中心为依托,将创业中心打造为团省委青年企业孵化器平台,成功孵化出近10支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创业企业与团队。团省委将创业帮扶中心作为湖北青年文化创意产业孵化器的一部分,为中心提供了各种优惠政策与便利,入驻中心的创业团队由最初的仅限校内大学生创业团队扩展到有其他外校大学生创业团队入驻,影响力不断扩大。201210月湖北省高校毕业生创业扶持大赛中,创业帮扶中心申报的四个项目入围了三个,入围率达75%,共得到省人社厅、财政厅、团省委三家共计25万资金扶持,极大鼓舞了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创业团队的士气。

学校注重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创业团队的“反哺功能”。对于入驻创业中心的团队,探索“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模式,不定期发布兼职招聘公告,由入驻中心的创业团队或公司根据自身业务发展需要提供不同兼职岗位,每年有近百个岗位提供给学生。同时,对于有持续发展前景的创业项目及团队,如团队负责人因为毕业等原因离开学校的,鼓励“人走项目留”的形式,由低年级团队及学生采取竞标形式继续经营该项目,使这些项目继续保留运营,这些举措旨在带动更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参与创业,营造出全员创业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