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  中央部属高校 > 正文

西南交通大学以创新为驱动,让资助工作充满正能量

发布时间: 2014-03-06 最后更新时间:2022-08-26 【大】 【中】 【小】 访问量:

       西南交通大学在“以人为本,学生第一”办学理念指导下,以创新为驱动力,逐步建立并完善“奖、贷、助、勤、补、减、偿”和“绿色通道”相结合的学生资助工作体系,并将育人理念融入资助工作全过程,贯穿学生发展各方面,让每一个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活有保障、学习有动力、发展有平台”。

创新育人理念,立足受助学生全面发展。一是提出发展性资助理念。随着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需求日益多元化,学校及时更新观念,提出发展性资助理念,即:资助工作不仅要保障每一个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基本生活需要,还要让每一个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通过资助获得个人发展的平台和机会。二是实现资助与育人的统一。在发展性资助理念指导下,学校将资助项目划分为保障性资助项目和发展性资助项目。保障性资助项目包括助困型勤工助学、困难补助等,发展性资助项目包括能力型勤工助学、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能力提升项目等。通过合理的资金配置,逐步构建和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发展性资助体系,促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保障性需求与能力建设和精神培育的有机结合。2009年以来,学校发展性资助经费比例逐年增加,由2009年的24%上升到2013年的30%,覆盖人次也由11300人次上升到14860人次,对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成长成才起到积极作用。

创新育人手段,把握当代青年思想脉搏。利用新媒体开拓育人工作新途径。在新媒体飞速发展的新时代,学校紧紧把握青年学生思维、沟通、表达方式的特点,充分发挥微电影、微动画的思想引导、感化教育作用,于20131220日正式上线精心制作的动画短片《榜样就在身边》,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展示同学们身边值得学习的优秀榜样。通过他们的事例激发同学们的正能量,在潜移默化中进行诚信、自强、奋斗、励志教育。发挥好新媒体在传统教育中的作用。在用好、用活传统教育模式的同时,学校还借力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实现新媒体教育与传统教育“线上”与“线下”的有机融合。2013126日,中国科学院院士翟婉明教授为300余名交大学子作了题为“谁的青春不奋斗·我的求学与科研之路”的报告。报告会上,翟院士通过学校官微与大学生展开互动,畅谈自己的青春故事。同学们通过微信、微博也能身临其境,感受朋辈榜样的力量。

创新育人平台,促进受助学生能力提升。一是提供“一站式”学生资助事务服务。2009年,学校在学生宿舍区设立了学生资助事务服务大厅,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近距离提供资助事务办理“一站式”服务,实现“校行”联动、“校院”联动、“师生”联动。同时,学校还研发了学生资助管理系统,全面实现了对学生资助工作信息的对象化、过程化和项目化管理。二是建立完善的学生活动体系。学校结合入学教育、形势与政策教育、毕业教育,分阶段、分层次、分主体、有节奏地开展资助教育活动,逐步形成了“自强之星评选及报告会”、“征信知识宣讲咨询会”、勤工助学文化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家庭实地走访等品牌资助活动。以2013年为例,资助品牌活动受益学生13000余人次。通过品牌活动的塑造,不但深化了资助活动的内涵,进一步宣传了资助政策及资助理念,也吸引了更多的学生关注资助工作,提升了资助活动的效果。三是不断加强资助工作人性化。在2013年例行的冬季送温暖活动中,学校没有延续以往发放棉衣的模式,而是采取发放“爱心购物券”,让受资助同学自己前往某户外连锁店领取冬衣。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爱的款式和颜色,同时又保护了他们的自尊心,受到学生欢迎。 

在创新驱动下,学校资助工作充满激励青年学生奋发向上的正能量,学校也培养出了“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朱炜、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获得者刘丛志等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