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  中央部属高校 > 正文

东南大学“四措四准”精准资助工作机制实现资助全过程精准

发布时间: 2018-01-19 最后更新时间:2022-08-26 【大】 【中】 【小】 访问量:

东南大学以“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为总体目标,以“实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为总体要求,建立起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退役士兵教育资助、基层就业学费补偿助学贷款代偿、服义务兵役国家资助、学校奖助学金、勤工助学、困难补助、学费减免、新生入学资助项目等多种形式有机结合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保障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大学期间的学习和生活。在落实资助政策中时刻以“精准资助”为根本要求,构建了“四措四准”精准资助工作机制——指标体系科学化保障资助对象精准,信息手段智能化保障资助力度精准,统筹规划系统化保障资助分配精准,项目设计人性化保障资助需求精准。

一、指标体系科学化保障资助对象精准

要实现资助对象精准,必须做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精准。学校依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通知》(教财厅[2016]6号)修订了《东南大学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办法》,制订了更为科学化的认定指标体系,规范了四级认定工作程序,并要求通过电话家访和实地家访确保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精准。

精准认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面临“三大难题”——如何精准定级如何确保真实如何动态管理。学校经过长期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形成了“科学、真实、动态”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体系,“三大难题”迎刃而解。

(一)确保科学

学校根据南京市经济发展水平、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物价水平、学校收费水平、学生家庭经济状况等因素,通过对兄弟高校的深入调研和经验学习,制订了科学的认定指标体系。学生通过认定系统录入认定所需的量化指标,量化指标通过系统准确计算得出学生家庭经济困难系数,并根据系数高低确定困难学生的等级。

(二)确保真实

学校通过“双线审核+疑点排查+数据验证+家访核实”的方式确保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结果的真实性。

双线审核:当地村委和乡镇以上民政部门对调查表内容审核并盖章、班级认定评议小组根据平时对该生的生活了解,确认调查表内容是否准确无误。

疑点排查:认定系统中还有定性指标,如果出现明显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家庭情况不相符的情形,如:父母有本科以上学历、事业单位工作、家里有小汽车、购买商品房、学生使用奢侈品牌的手机和电脑等,系统会自动“预警”,学院将通过面谈的形式排查疑点。该方式在确保认定精准度的同时,大大提高了认定工作效率,数据的真实性也得到了保障。

数据验证:认定系统会将学生在校内的一卡通数据(食堂、超市等消费)与认定情况做对比验证,不相符时系统会“报警”,这也是校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审核时的重要依据。

家访核实:学校在每年寒暑假都会开展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家访工作,了解学生家庭实际情况,确保认定工作的真实有效。通过家访和调查,如发现存在提供虚假证明材料、夸大经济困难程度等情况,学校将及时开展思想教育,并重新认定学生经济困难程度。

(三)动态管理

学校每年复核认定学生情况,如家庭经济情况有变,学校将要求他重新提交证明材料以便完成认定程序;家访中发现与系统认定不符的情况,学校也会要求学生重新认定,困难系数也将重新计算并重新定级。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信息通过系统进行动态管理,系统随时为因突发情况至贫的学生开放认定系统。

信息手段智能化保障资助力度精准

根据学生家庭经济困难程度进行相应资助是实现精准资助的有效途径,学校根据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不同的认定级别(共分三级),确定全年目标资助额度:一级为家庭经济特别困难学生,二级为家庭经济比较困难学生,三级为家庭经济一般困难学生。各类型的目标资助额度均通过校内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线调查核算得出。

 

    学校学生资助管理系统于2008年启用,十年来,本着对学生负责、以学生为本的原则,不断完善、升级资助管理系统。2016年,为进一步实现精准资助,系统进行了“革命式”升级,新系统以智能化手段为精准资助工作提供了技术保障。资助管理系统之所以精准,在于它可以直观显示学生的目标资助额、已获资助额、应予资助额。因此学校和学院在评定奖助学金等各项资助时,通过精准资助管理系统可以对所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受资助情况一目了然,并根据系统计算得出的应予资助额精确地发放其他应予资助。

目标资助额:系统根据学生家庭经济困难类别自动算出目标资助额。

已获资助额:系统显示学生当年已获得的各项奖学金、助学金、勤工助学酬金、学费减免、困难补助以及其他特色资助等,并计算出已获资助总额。

应予资助额:系统根据学生目标资助额和已获资助额,计算得出还应予的资助额。

三、统筹规划系统化保障资助分配精准

(一)创新“家--校”资助模式,形成三方合力

学校建立“家庭-当地资助管理中心-高校”三方精准资助模式,整合三方资源,统筹规划,形成合力。

从家开始:学校每年假期开展家庭经济困难新生家访工作,家访覆盖江苏、安徽、山西、山东、河北、云南、吉林、宁夏、新疆、四川、重庆等多个省份。家访小组通过电话家访主动了解学生家庭真实情况和困难,根据电话家访情况开展实地家访,发放生活补助,并赠送行李箱、书包等学生用品。

地方保障:学校资助中心暑期走访县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将新生名单反馈给县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并对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及其家庭进行摸底,调研学生生源地助学贷款办理情况,与学生家庭共同探讨如何在“家校连动”基础上实现物质资助与精神资助并重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同时,学校发动全国各地校友力量,开展 “学长助新生,启航向东大”活动,专门用于资助家庭经济困难新生路费,解决多个偏远省份家庭经济困难新生报到“难题”。2017年暑期,各地自然灾害多发,学校第一时间启动紧急救助机制,与受灾地区学生沟通并联系当地校友将受灾补助及时送到相关学生家庭,以解燃眉之急。

校园无忧:学校专门设立“新生圆梦基金”,通过电话家访、实地家访、媒体报道等手段,确定家庭经济特别困难新生,开学后根据经济困难程度给予精准资助:分别发放1000元至3000元的新生助学金和爱心大礼包(包含公寓化用品、军训服、洗漱包、公交卡、书包、优盘、文具等),确保同学们顺利入学,并在入学过渡期生活、学习、出行“三无忧”。

(二)结合专业特点,全盘考虑科学分配

学校在分配各项资助项目、资金、名额时,不是简单地划比例、“一刀切”,而是根据不同学科专业特点、学生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人数和困难程度,全盘考虑,统筹规划,通过“奖助有别、两级分配”科学地对各项资助进行分配。

 奖助有别:针对部分优势学科中成绩优秀的同学比例较高现状,学校在分配资助项目时更倾向奖学金;对于部分少数民族学生比例较高的专业,针少数民族同学学习成绩较中东部学生有所差异的特点,学校在分配资助项目时更多地倾向助学金。

两级分配:不同学院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比例往往相差悬殊,并且困难程度也不尽相同,因此学校在分配助学金等各项资助时,先将总额分配至各学院,各学院再根据不同类别困难生的人数进行二次分配。

四、项目设计人性化保障资助需求精准

为了满足不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各时间节点的实际需求,学校精准地设计了“多节点、多对象”的极具针对性的的特色资助项目,充分彰显学校人性化、精细化的资助理念,也令学生更加真切地感受到来自学校的温暖。

新生入学:学校通过家访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送去新生路费和行李箱,解决学生入学报到的经济负担;新生到校后,为通过“绿色通道”缓缴学费的学生发放新生爱心大礼包,全面保障学生入学后,生活、学习、出行无忧;对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学生,学校还会发放新生圆梦助学金,解决其生活费问题。

抵御寒冬:经过微信平台发布、个人申请和自主选择、现场申领等程序,为家庭经济特别困难新生和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发放冬季棉衣。

寒假过年:为了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过年返乡的“路费难题”,学校提前摸底,为有需要的同学发放路费补助;对寒假留校过春节的学生,学校会发放新年大礼包、压岁红包、春节餐券,学校领导还将与留校学生共进年饭。

毕业求职:考虑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求职过程中会承担较大经济压力,学校特别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毕业生发放求职补贴。

突发事件:为家庭发生突发事件、重大疾病、自然灾害的学生发放临时生活补助。

除了做好在关键节点的特色资助外,学校还对少数民族和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给予高度重视。对少数民族学生发放服装补贴,在少数民族学生重大民族节日发放活动补贴,还为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少数民族学生发放爱心电脑。为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发放生活补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