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  中央部属高校 > 正文

长安大学积极探索“劳育+”模式,深入推进助学实践

发布时间: 2022-02-24 最后更新时间:2022-08-16 【大】 【中】 【小】 访问量:

长安大学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精神要求,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全方位开展“课程、基地、资助、实践、榜样”五位一体的“劳动教育+”体系建设,依托整合学校资源,合专业教师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实习实训、专业服务、社会实践、勤工助学等工作,更好地学生成长成才。

一、彰显课程劳育价值,铸造正确劳动理念 

以价值引领和观念塑造为核心,以促进学生成长成才和创造性劳动意识培养为导向,充分发挥课程育人功能,设计开发《大学生助学教育与实践》社会实践综合素质教育必选课,总学时40学时,其中理论环节12学时、实践环节28学时。理论环节侧重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教育,实践环节以勤工助学岗位和技能提升为实施载体,引导广大学生,尤其是经济困难群体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和价值观。强化对学生的高阶性、技能型劳动教育,指导学生科学开展社会实践,通过实践认识社会、思考社会、改进社会,推动劳动教育发挥社会效应。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择业就业创业观,提升专业实践技能,弘扬到艰苦地区和行业工作的奋斗精神,培育遵约守信的合法劳动意识和创造性劳动能力,推动专业课实践教学、社会实践活动、创新创业教育、志愿服务、军事训练等载体有机融合,形成实践育人统筹推进的工作格局。

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引导学生通过劳动实践树立“劳动创造美好生活,幸福是奋斗出来的”正确价值取向,同时促进学生劳动技能和综合素质的提升,使其顺利实现高质量就业和可持续发展。

二、打造劳育实践基地群,构建全方位育人格局

以技能提升为导向,以培育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成长成才为目标,设计劳育实践、德育实践、智育实践、体育实践、美育实践相结合的培育模式,打造以技能培训为目标的校内勤工助学五大实践基地群。通过劳动实践培养学生在新媒体运用、新设备操作、图书整理、网络维护、运动健身及裁判执法等方面的实用技能,获得相应的技能认证,使学生获得可持续发展能力。通过基地建设,学校有效推动劳动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相结合,实现了全方位育人。

三、拓宽校内实践平台,实现综合素质提升

学校利用资助育人的优良传统,充分发挥勤工助学育人功能,培养学生自立自强、创新创业精神,增强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学校形成了以固定岗位为主、以临时性岗位为辅的勤工助学格局,目前设有近1000个勤工助学固定岗位,另有临时岗位近2000个,主要集中提供给就业双选会、运动会、体质测试等校内部门开展的临时活动。每学年发放勤工助学经费300余万元,平均近12000人次学生参与,为广大学生锻炼自立自强能力、积累实践经验提供了平台。

为促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职业能力和劳动技能提升,学校资助有一定学习基础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参加各类能力提升培训,考取资格证,对口学生升学求职需要,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竞争力。

四、完善社会实践活动体系,大力推广劳动实践锻炼

结合大学生热衷志愿服务、公益事业的特点,学校将劳动教育融入“青年红色筑梦之旅”“三下乡”等社会实践活动中,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服务性劳动。目前,校团委形成了国家级、省市级、校级社会实践活动参与格局,搭建了较完整的社会实践育人体系,每年组织广大师生利用假期,深入田间地头、社区街道、厂矿车间、企业单位,尤其是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和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地区的乡村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取得了良好的实践成果和社会反响。

五、发挥榜样引领作用,营造劳动教育氛围

开展“技能之星”评选活动,表彰在专业学习中成绩优异,且不断提升专业和职业技能并取得优异成果的学生,每年评选10人,纳入学校本科生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评选,授予“长大·卓越奖-‘技能之星’”荣誉称号,发放一等奖学金,以榜样的力量感染、激励、引导全体学生崇尚劳动、热爱劳动。

在全校范围内开展“文明宿舍创建月”活动,评选“宿舍文明之星”,引导学生自觉投入文明宿舍创建,积极营造环境整洁、安全文明、和谐融洽的校园文化氛围。以文明宿舍创建活动为契机,引导学生从日常劳动做起,正确认识劳动,尊重底层劳动者,树立尊重劳动、热爱劳动、自立自强的精神品质,进而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社会责任感,以期实现理想信念的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