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经验交流 > 正文

学生资助信息化典型案例——数据驱动精准资助成就学生出彩人生

发布时间: 2022-07-05 最后更新时间:2022-08-25 【大】 【中】 【小】 访问量:

案例简介: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化建设思路清、布局早、举措实、基础好,将数据治理思维与方法应用于学生资助工作。聚焦资助初心精耕细作,攻克资助对象精准识别难点,打破资助数据信息孤岛,牢记资助育人提质增效使命。通过共建数据标准、构建认定模型、优化工作流程、绘制数据画像,实施赋能工程等具体措施驱动精准资助,由“点”到“面”系统推进资助育人,成就学生出彩人生。在三个方面取得一些成绩,一是治理资助数据,推动资助工作精准化标准化;二是建立发展指标,探索数据化资助育人新范式;三是运用“智慧学工”,拓宽困难学生成长成才之路。

案例关键词:数据标准;认定模型;精准资助;发展标准;智慧学工

作为教育部职业院校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试点院校和江苏省智慧校园示范校,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校)学生资助信息化建设思路清、布局早、举措实、基础好。学校2017年参与江苏省学生家庭经济信息采集量化指标体系研发,2019年承担江苏省学生资助申请平台建设试点,运用数据治理思维与方法规范资助流程,构建认定模型,建设“智慧学工”信息平台,促进数据互融互通,绘制数据画像,实现精准资助、提升育人质量。

图1 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主任陈希原一行莅临学校调研资助工作

一、建设背景:聚焦资助初心精耕细作

(一)攻克难点:精准识别资助对象

资助对象精准识别是资助难点和育人起点。高校普遍全国招生,各地社会经济发展不均衡,依据办学地的最低生活标准认定困难等级可能是“一刀切”,按照地区分开认定又容易造成混乱,建立认定标准体系需要依托信息化。根据《教育部关于取消一批证明事项的通知》(教政法函﹝2019﹞12号),学生无需提供贫困证明,只需提交书面承诺书进行家庭经济困难认定申请即可,杜绝“假贫困”“骗资助”,构建资助诚信体系,需要借助信息化。脱贫攻坚收官之后,绝对贫困消除,学生资助对象,由绝对困难为主、困难程度分明,转向相对困难居多、困难特征虚化,相对贫困治理需要借力信息化。

(二)疏通堵点:信息孤岛有效破除

学生家庭经济信息数据涉及工商、残联、民政、教育及银行等多个部门,相关部门的信息化建设是以各自业务和需求为导向,数据分散在架构不统一、开发语言不一致、数据库多样化的系统中,形成了一个个的“信息孤岛”。许多高校学生管理、教务、招生、财务、门禁等系统数据和校内消费信息同样尚未完全互联互通。治理资助数据,挖掘数据价值,实现资助育人精准化,需要打破校内校外信息孤岛,促进数据互融互通。

(三)深耕重点:资助育人提质增效

资助是手段,育人是目的。通过建设的“智慧学工”信息平台,对在校学生进行大数据画像,精准识别困难学生,快速收集个性需求,结合实际,量身定制显性和隐性资助措施,实现精准育人和精准评价。学生资助高质量发展的重点是坚持立德树人,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借助信息化,形成全员参与、全程服务、各方协同的格局,打造“资助一个、培养一个、成才一个”的发展型资助育人体系,实现“经济资助”向“资助育人”转变、“保障型资助”向“发展型资助”转型。

二、实践举措:数据治理驱动精准资助

(一)共建数据标准

资助对象的精准识别关键在于数据标准。2017年,江苏省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牵头、学校全程参与制定了江苏省学生家庭经济信息采集量化指标体系,涵盖基本信息、家庭类型、家庭成员情况、曾获国家教育资助及影响家庭经济状况其他信息等5个维度和22项指标。构建了数据标准,明确单一、准确、权威的事实来源,实现数据的完整性、有效性、一致性、规范性,并在此基础上开发了“江苏省学生资助申请平台”。学校采取“申请平台”+“智慧学工”模式全面应用,达到快速精准识别资助对象效果。

图2 学生资助数据治理示意图

(二)构建认定模型

图3 基于江苏省学生资助申请平台构建的困难等级认定数据模型

资助资金分配的关键在于困难等级认定标准。依据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公开透明与保护隐私相结合的原则,学校率先构建了学生家庭经济困难程度量化数据模型,即通过中位数和标准方差结合把申请平台计算的数值分成4个部分,分别对应特别困难、比较困难、一般困难和不予认定。通过2019年和2020年两次试点对此模型进行分析和验证。把运用模型认定的结果与上一年度用传统方式认定的结果进行对比,验证契合度,2019年度契合度为40.7%,2020年契合度为84.3%。利用SPSS软件对相关指标进行相关性和回归分析,验证模型拟合度和显著性,结果达到设计要求。几年的实际应用中,师生满意度明显提高。该方案在2020年江苏省高校学生资助骨干培训会上作过交流。

(三)优化工作流程

资助队伍效率的提升关键在于工作流程优化。按照程序规范、过程透明、服务到位的理念,推动学生资助工作流程化、制度化、人性化。学校基于智慧学工,先后制定了绿色通道实施流程、学费减免申请流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流程、民主评议实施流程、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流程、奖助学金评审流程、临时困难补助申领流程、保险理赔受理流程、勤工助学工作流程等28个流程,线上线下结合记录相关过程,规范了资助工作,提高了工作效率。制定《工作手册》,提出职业操守、操作细则等,成为班主任、辅导员等一线资助工作者一看便懂的“宝典”。

(四)绘制数据画像

精准滴灌、润物无声关键在于资助数据画像。通过大数据分析和经验总结,制定“四会四有”的困难学生发展目标链,从学业发展、职业发展、个人发展和社会能力等个4方面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发展标准链。学校运用“智慧学工”信息平台聚集学生需求,融合目标链和价值链,量身定制“菜单式”帮扶方案,实施赋能工程。设计贴近困难学生身心特点和发展需求的生涯规划、职业素养教育和技能培训课程,全过程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实践、创新创业等项目上向困难学生倾斜,给与更多的机会和经费。学生通过“智慧学工”自测,实现数据画像,找出不足和提升途径,能让更多学生更高效地提高个人竞争力指数。2021年10月,由学校退役大学生和困难学生为主要成员的创业团队在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中斩获职教赛道金奖,为学校取得历史性突破。

三、经验总结:创新模式成就精彩人生

(一)治理资助数据,实现资助工作精准化标准化

治理学生资助工作各类数据,学校基本实现了“3个100%”和“3个零误差”,连续10年获江苏省学生资助绩效评价优秀等级。数据互通,学生线上申请资助,既保护隐私又简化程序,还符合当前大学生行为习惯,学生接受度高;因数据互融,申请者家庭经济状况无法弄虚作假,让诚信教育有底气,通过资助数据治理创造诚信。学校大数据驱动精准资助项目获评江苏省“十佳资助育人好做法”,资助育人经验和案例得到了《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等重要媒体报道。

(二)建立发展指标,探索数据化资助育人新范式

2020年9月学校出版了《高职院校智慧学生工作体系建设与研究》一书,结合高职教育特点提出“四有四会”学生发展目标,即“有高尚的人格、有健康的审美情趣、有较强的实践能力、有优良的职业道德”,“会学习、会做事、会做人、会生活”。从学业规划、职业生涯、个人发展和社会能力等4个方面建立学生发展标准,涵盖20个二级指标和80个三级指标。信息技术应用助力困难学生发展目标和标准数据化建设,学生随时自测实现数据画像,对标对表激发个体内生动力,为资助育人提供切实可行的方法路径。多所学校来校学习“学生发展”经验做法,学校在“职业院校长高级研修班”等多个重要会议上作过交流。

图4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发展标准

(三)运用“智慧学工”,拓宽困难学生成长成才之路

基于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运用“智慧学工”,全面收集从招生、就业到职业生涯发展的大数据,系统分析挖掘价值,持续完善认定模型、发展目标和标准,实现精准认定、资助、育人和评价,拓宽困难学生成长成才之路。依托校友会在各地设立“服务站”,发挥杰出校友榜样作用,组织带领受助学生集中开展回馈社会活动,实现“解困—育人—成才—回馈”的良性循环。近年来学校涌现出包括全国技术能手樊鹏飞、王海浪,中国自强之星许彪,江苏省劳动模范袁冬根在内的一批励志成才之星,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引领作用。

图5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资助育人·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