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经验交流 > 正文

江苏省科学研究规范管理 实现困难学生精准资助

发布时间: 2023-09-06 最后更新时间:2023-09-06 【大】 【中】 【小】 访问量:

江苏学生资助始终坚持以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为中心,牢牢把握落实国家要求和打造江苏特色“两个着力点”,扣准精准资助和资助育人“两个关键点”,积极构建“四个一”的立体化工作体系,促进学生资助科学、规范、高质量发展。

一、 建立一套工作机制

原建档立卡、低保、孤儿、残疾等特殊困难学生是资助对象中的贫中之贫、困中之困,江苏重点聚焦这一特困群体,通过建立一套工作机制,实现精准认定、免申即享、精准发放。

(一)建立信息比对机制。秉持“信息多跑路、学生少跑腿”和“兜底资助”的原则,2017年,江苏率先建立起教育、民政、乡村振兴、残联等跨部门信息比对机制,聚焦特殊困难学生,开展跨部门各类特困群体信息汇总与比对。每年两次获取各部门相关人群基础数据,并与全省各学段学籍系统比对,分发给各地各校。省域信息比对机制与全国资助系统相互依托,有效保证了特困学生全覆盖、无遗漏,提高了资助精准度。

(二)建立前置认定机制。2020年省教育厅等四部门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特殊困难学生精准资助工作的通知》,通过“省—市—县”三级联动机制,建立全省特殊困难学生就学信息库。20228月,省教育厅等五部门印发《关于进一步健全精准资助部门协同工作机制的通知》,实现特困学生的跨部门前置认定,即由民政、残联、乡村振兴、总工会等部门先行认定,教育部门直接持有特困学生数据,实现“政策找人”。鼓励各地各校主动取消申请手续、取消证明材料、取消名单公示,逐步实现特殊困难学生政府资助“免申即享”。这一举措得到特殊困难学生和资助管理工作者的高度认同和欢迎。2022年全省秋季学期,各部门共前置认定7类特殊困难学生59万余人。

(三) 建立集中代发机制。积极探索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资助资金精准发放。根据《江苏省依托省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开展社会保障卡居民服务“一卡通”应用试点实施方案》,选择部分地市开展资助经费发放“一卡通”试点。由人社部门为学生统一办理社保卡,双方信息对接后,教育主管部门将资助资金转入相关银行,由银行集中代发,资金直接进入学生社保卡账户,不再通过学校发放。此外,部分地市在“免申即享”的基础上,实现资金发放短信提醒和家长手机端签字确认。资助经费集中代发机制减少了中间环节,提高了资金发放的精准性,也大大减轻了基层的工作负担,提高了困难学生的感受度和满意度。

二、 应用一个申请平台

除特困学生外,还有大量相对困难学生需要教育系统自主认定。江苏地区和城乡差异大,由其是高校有很多来自中西部的学生,如何保证困难学生认定的公平公正,一直是困扰资助管理部门的难题。我们通过量化建模、研发平台、助力基层认定,提高了相对困难学生的认定精准性。

(一) 研制量化指标体系。研制《家庭经济信息采集量化指标体系》,分为5个一级指标、18个二级指标、97个三级指标信息,经过前期反复研究、试测,为各类指标赋予不同权重,实现家庭经济状况的量化评估,推动全省困难学生认定标准相对统一。同时量化指标可根据应用情况适时修订完善尽最大可能准确反映家庭经济困难程度。

(二)开发资助申请平台。2019年,根据量化指标体系开发了江苏省学生资助申请平台,分为移动端和PC端,具体流程是:1学生在线填写信息并提交资助申请;2系统后台结合特困学生信息自动给出学生家庭经济信息量化评分3学校根据民主评议调整分值,并根据最终得分认定困难等级;4学校审核资助项目。为增强申请平台的开放性和适应性,允许各地各校设置自定义指标。申请平台立足于解决家庭经济相对困难学生的精准识别,为实现学生资助申请、诚信承诺、资助审核等全流程线上管理提供了科学便捷服务。

(三)运用平台开展认定。省学生资助申请平台经过两轮试点,于2021年秋学期起在全省各学段全面投入应用,成功实现学生资“不”“掌上办”。各地各校大大提高了申请和认定工作的规范性、科学性,也最大程度保护了学生及其家庭的隐私。2022年秋季学期共有108万余名学生通过平台申请了政府资助,认定通过人数100.1万,认定通过率达到92.69%,占资助总人数的88.04%

三、 开展一次入户家访

202111月,江苏省教育厅印发《关于开展精准资助长效机制改革试点的通知》,在全省范围内组织开展改革试点工作。要求建立相对困难学生家庭定期联系工作机制,每年开展一次全覆盖的家庭走访,深入学生家庭,详细了解学生家境和实际困难。一方面为困难学生认定提供有力依据,另一方面也同步开展资助育人工作。

泰州市出台《教育系统关于开展“精准资助,走访结对”资助育人活动的实施意见》,建立市、县、学校三级协同家访工作制度,形成各有分工、责任清晰的常态化家访机制。教育局领导、一把手校长、党员教师下沉一线,宣传解读助学政策、摸清核准实情、践行资助育人。将资助育人情况列入学校年终考核和绩效管理,每年开展资助育人优秀工作者评选表彰,通过媒体宣传先进事迹。随着资助精准度得到进一步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已多年实现零举报,社会对学生资助工作满意度大幅提高。

占全省市县资助体量1/3的徐州市,对困难学生实行全员家访、精准家访。疫情期间,徐州市线下家访率占困难学生总数的52%,其中原建档立卡、城乡低保、低保边缘、孤儿、残疾、特困供养等特殊困难学生和家庭有重大变故学生的线下家访率达到100%。家访不仅是精准资助的需要,更是发展型育人工作的需要。通过家庭实地走访,老师们深深体会到家庭的艰辛、生命的顽强和家长的期盼,深感责任重大,传递党和政府的温暖和力量毫不懈怠。

四、 完善一项考核制度

(一)完善绩效考核办法。江苏省教育厅、财政厅已连续11年开展学生资助绩效评价工作,20225月,省教育厅、财政厅将《江苏省学生资助绩效考核管理办法》上升为规范性文件,进一步明确学生资助绩效考核目的、程序及指标体系等,聚焦发展型指标、淡化普遍完成较好的基础性要求,进一步加强学生资助管理制度化和规范化建设,与时俱进推动全省资助工作高质量发展

(二)完善绩效考核程序。绩效考核由江苏教育厅、财政厅联合实施,从发文布置、单位自评与申报、专家初审,到第三方现场核查、网络问卷调查,再到专家终审、公布结果。资助绩效考核按照科学公正、分类开展、激励约束、公开透明的原则,采取定性与定量考核相结合、过程与结果考核相结合、内部与外部考核相结合的方式,确保考核工作的系统性、科学性和公正性。2022年绩效考核首次实现无纸化评审,客观数据均采自现有工作流程和数据库,申报与评审简化,考核工作的信度效度增强。

(三)发挥绩效考核作用。绩效考核最终落实到问题整改、对账销号上。凡是考核达不到良好等次的地方和高校,省资助中心逐一约谈,明确存在问题和限期整改要求。通过约谈,两个单位均切实提高了对资助工作的重视程度,地方还举办了全区资助工作者业务培训暨工作部署会,相关问题迅速整改落实到位,充分发挥了绩效考核的改进和推动作用。今年江苏省首次根据不同高校的特点,在高校考核中开展分类打分,实行差异管理、因材考核,充分调动民办高校的资助工作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