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领导讲话 > 正文

践行资助育人理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教育部副部长杜玉波在高校资助育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2016年7月28日)

发布时间: 2019-07-08 最后更新时间:2022-08-27 【大】 【中】 【小】 访问量:

同学们,同志们:

大家下午好!

教育部资助中心组织召开高校资助育人工作座谈会,主题抓得很准,工作做得很细。刚才听了几位同学的发言,我非常感动,也非常欣慰。感动的是,你们没有被家庭经济的暂时困难所吓倒,而是积极乐观地为自己的远大理想而努力,为自己的人生梦想而顽强拼搏;欣慰的是,看到你们在国家资助政策的帮助下健康成长,顺利地在大学里迈出了成长成才的第一步。安徽省、河南省、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大学的发言,有代表性地反映了地方和高校在推进资助育人工作方面所做的有益尝试,讲的也很好,对其他省份和高校很有借鉴意义,值得大力宣传。

《教育规划纲要》实施以来,我们加快了国家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完善,加大了学生资助工作推进落实力度,资助工作水平不断提高。近几年,部分地方和高校在落实好国家资助政策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并实践资助育人,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主要有:

一是利用课堂教学宣讲资助育人。如刚刚安徽省提到的“资助两节课”,江西省的“三课程、两系统、四活动”,北京交通大学的“新生资助课堂”等。二是组织社会实践探索资助育人。如北京化工大学的“春雨计划”,中国农业大学的“爱行动”,东北师范大学“五益”资助育人模式等。三是搭建活动平台宣传资助育人。如河南省连续举办了十二届“诚信校园行”系列活动,至今已累计举办各项活动9000余场,影响广泛;福建、北京等地开展优秀受助学生典型评选与宣传活动;新疆的“资助育人·激扬青春”征文活动;兰州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开展的主题教育活动等。四是开展理论研究总结资助育人。如湖南省成立了“资助工作研究会”,江苏省连续四年编辑出版《江苏资助育人研究》,北京大学举办资助发展研讨会等。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这里就不一一概括。

教育部历来高度重视资助育人探索与实践,要求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组织好、落实好相关工作。资助中心印发了相关文件,组织开展了全国资助育人宣传评选表彰活动、高校学生“诚信教育”活动、“国家资助助我飞翔”全国优秀励志典型评选活动、“助学·筑梦·铸人”主题征文活动等。这些活动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和各地各校的资助育人活动相辅相成,引导培养了一大批受助学生成长成才。像周芳同学所说,国家资助给她的不仅仅是物质上的帮助,还有精神上的激励,所以她立志传递爱心,去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安志宾、乃哥麦提·伊加提两位同学坚强、乐观、积极进取的精神,也很打动我。这些优秀典型的不断涌现是青年学子顽强拼搏的结果,是各级资助工作者共同努力的成果,也是资助育人工作收获的硕果!

同学们,同志们!让每一个学生成长成才,是每个教育工作者的使命和心愿。在国家资助政策帮助下,每年都有数以千万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克服困难,顺利入校,安心学习。国家资助政策为他们成长成才解决了第一道难题,这是我们的成绩,但是我们不能停下脚步,沾沾自喜,不能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睡大觉,而是要更加努力,继续为他们的成长排忧解难,助其成才,助其出彩。我们在这个时候提出资助育人,强调资助育人,就是基于这样的出发点。

借此机会,就进一步做好资助育人工作,我讲几点意见:

一、资助育人是新时期资助工作的新使命

党和政府始终高度关心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高度重视学生资助工作。经过这么多年的努力,我国已经建立起覆盖从学前教育到研究生教育的国家资助政策体系,学生资助总投入连年增长。2015年,资助金额突破1500亿元,比上年增长10%,资助学生8400多万人次。特别是在高等教育阶段,建立了国家奖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补偿代偿、新生入学资助、勤工助学、困难补助、伙食补贴、学费减免、“绿色通道”等多种方式并举的混合资助体系,资助力度前所未有。2015年,全国普通高校学生资助总额达到了847亿元,比上一年增长130亿元,增达到18%国家资助政策体系的建立健全,确保了“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有力促进了教育公平,有力推进了扶贫攻坚任务落实,体现了共享发展理念。

社会总是向前发展的。教育关系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关系着国民整体素质的提高。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国成功地解决了“穷国办大教育”的难题,逐步从一个人口大国走向人力资源大国。当前,教育改革核心问题是要提高教育质量,对高校来说,一切工作都要围绕人才培养。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强调,“历史从不等待一切犹豫者、观望者、懈怠者、软弱者。”学生资助工作也应该是不断向前发展的。过去,学生资助工作的目标是确保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不失学,这一基础目标已基本实现。现在,我们也不能等待、观望、自我慰藉,而要用发展的眼光全面地、系统地重新梳理定位学生资助工作。

度过了温饱阶段,就要向小康社会迈进。结合当前教育改革和扶贫攻坚任务要求,学生资助工作目前的重点主要有两个,第一个重点是落实精准资助。在资助对象上,各地和学校要研究制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办法、完善认定机制。在资助标准上,要根据学生贫困程度分档发放资金。在资金发放时间上,要改进发放机制,确保困难学生在最需要时以最便捷的方式把钱给到他们手上。在技术手段上,要进一步完善资助信息系统,与国务院扶贫办相关系统实现对接。在执行力上,要进一步加强地市、县级和学校资助管理人员培训,打通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第二个重点就是落实资助育人。我们要立足现实,着眼未来,心系改革,主动出击,改变过去那种资助是资助,育人是育人,只顾各自用力,资助与育人两张皮的情况。要转变观念,创新方式,把资助和育人有机融合起来,把资助工作落脚到人才培养这个核心任务上来。

二、资助育人有着十分丰富的内涵和要求

每个人都有发展的需求,都有从低层次需求向高层次需求转变的动力,这是客观规律。资助育人,就是要把握遵照这样的规律,利用这样的动力,以扎实的资助工作为基础,培养受助学生的科学精神、思想品德、实践能力和人文素养,引导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最终实现成长成才。

第一,把握“一个目标”。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要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形成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活动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资助育人要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资助育人目标就是培养青年学生全面发展,资助育人工作就是建立起解困、育人、成才、回馈这样一条良性通道,最终让受助学生同样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同样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同样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和进步的机会,并且能够感恩社会、回馈社会。

第二,抓住“一个核心”。教育的灵魂在于对人的价值观的塑造。习近平总书记在与北京大学学生座谈时指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定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前立德树人的核心内容,也是资助育人的核心内容。我们要把握时代责任和努力方向,以这个核心为引领,指引青年学生健康成长、建功立业。

第三,强化“两项能力”。创新创业是国家发展之根,是民族振兴之魂。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受助学生高质量就业创业、享有人生出彩机会的核心竞争力。资助育人要重点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鼓励个性发展和独立思考,鼓励自由探索与创新,挖掘学生潜力,培养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鼓励和帮助受助学生广泛参加社会调查、生产劳动、科技发明和勤工助学等活动,使广大学生能动手、会动手、出手就不凡。

第四,加强“三项教育”。资助育人始于资助、成于育人,特征鲜明。这些特征为资助育人创造了独特的优势,我们要充分利用好,发挥其作用。要抓好励志教育。充分发挥国家奖学金、励志奖学金、学业奖学金的激励导向作用,树立优秀典型,大力传播正能量,培养学生积极进取、自强自立、艰苦奋斗的优良品质。要抓好诚信教育。充分发挥国家助学贷款的道德约束作用,普及金融知识和法律常识,培养学生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的优良品质。要抓好社会责任感教育。充分发挥共享发展理念的引导作用,鼓励受助学生参加志愿服务和公益活动,培养学生知恩感恩、勇于担当、互助共享的优良品质。

三、落实资助育人要统筹推进科学发力

资助育人是一项长期、系统、复杂的工程。要抓出成效,就要运用战略思维,统筹规划,全员发动,创新渠道,精准发力。各地各高校要因地制宜,着力构建包括物质帮助、道德浸润、能力拓展、精神激励、规范管理等方面的长效机制,用机制管根本,用机制管长远。

第一,搞好顶层设计。资助育人要注重统筹规划,综合施策,上下联动。要转变资助工作理念,统一思想认识,把资助工作的重心转移到精准资助和资助育人上来;要科学谋划,合理分工,整体部署,协调推进;要尊重实践,尊重创造,不断总结推广基层的好经验、好做法;要努力实现资源共享和经验共享,加强领导,加强保障。

第二,落实各方责任。资助育人不是一个部门、一个地方、一个学校单打独斗就能完成的事情,必须动员各方力量,合力推进。要建立健全资助育人工作机制,教育行政部门要发挥好监督指导作用,高校要发挥好资助育人主阵地作用,相关金融机构要发挥好配合服务作用,相关媒体要发挥好舆论引导作用,广大困难学生要自强自律,在同辈人中发挥好引领带头作用。

第三,创新多种渠道。资助育人没有固定的模式,没有统一的格式,需要广开渠道、创新渠道。要充分利用好现在已有的活动平台,如成长成才主题征文、演讲、微电影、志愿者服务等活动,勤工助学、社会实践、技能培训、创新创业等实践载体,诚信教育、励志教育、感恩教育等辅导体系。同时也要鼓励不断创新,搭建新平台,提供新舞台。要结合青年学生的需求,结合教育信息化的进程,结合新媒体的特点,打造易于学生接受的新模式新方法。

第四,找准“结合点”。资助育人要将资助与育人紧密结合,精准发力。要找准时间结合点,针对不同时间点开展不同的育人活动,如五四青年节多开展爱国教育、“七一”前多开展爱党教育、奖助学金评审及发放时多开展感恩教育、寒暑假期间多开展回馈社会的实践活动等;要找准对象结合点,针对不同的受助学生群体开展不同的育人活动,如对贷款学生多开展诚信教育、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多开展自信自立自强教育、对低年级学生多开展励志教育、对高年级学生多开展创新创业实践等。

第五,注重实际成效。资助育人要注重实效,建立标准,及时考核。要看受助学生责任意识是否明显提高,言行举止是否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看受助学生创新意识实践能力是否明显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业本领是否明显增强;要看受助学生成长成才比重是否每年有所提高,回馈社会比重是否每年有所提高;要看校风学风班风是否健康,学校政治生态是否风清气正。

同学们,同志们!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资助育人不是空洞的、泛泛的,而是实实在在的、极具针对性的,是教育改革和社会发展赋予我们的新使命!做好资助育人工作,也不是一步到位、一蹴而就的,而是日积月累、循序渐进的,需要不断探索创新。希望广大资助工作者牢记新的历史使命,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转变资助观念,把握资助育人的丰富内涵和要求,精心组织,扎实推进,确保落到实处,抓出成效,为深化教育改革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希望广大青年学生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理想信念,磨砺精神品质,增强社会责任感,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掌握扎实本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施展才华,作出贡献!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