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  中央部门 > 正文

公共财政阳光覆盖更多贫困生――教育部有关负责人解读贫困生资助体系相关问题

发布时间: 2012-08-30 最后更新时间:2022-08-26 【大】 【中】 【小】 访问量:

1斤大米1.2元,18000元学习费用就需要1.5万斤大米,也就是2.7万斤稻谷,经过苗秧、犁田、栽秧、除草、打谷、晒谷、碾米,是花费多长时间、多少肥料、多少劳力才能收获的啊!感谢国家助学贷款解决了我家的燃眉之急和后顾之忧!”2006年秋季开学获得了18000元国家助学贷款的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05级本科生李晓锋的父母,从远在重庆市大足县龙水镇的老家寄出了这份感谢,而受惠于国家贫困生资助体系的远不止他们一家。

  从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到义务教育,今年温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对贫困家庭学生资助的关注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近年来,国家大力推进贫困生资助体系的完善有怎样的时代背景?取得了哪些突破?有哪些方面还需要完善提高?教育部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有关负责人对这些问题作出了解读。

 

一、资助高校经济困难学生政策体系初步建立

  问:国家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高校贫困生资助政策,覆盖面和力度都很大,这有怎样的背景?

  答: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仍然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在我国扩大高等教育规模和推进高校收费改革的过程中,由于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为数不小的贫困人口的存在,出现了部分经济困难大学生。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关心下,经过教育部、财政部等有关部门十几年的共同努力,我国已经初步建立起以奖学金(含国家奖学金)、学生贷款(含国家助学贷款)、勤工助学、困难补助和学费减免为主体的、多元化的资助经济困难学生的政策体系。

  问:国家助学贷款政策是怎样逐渐发展完善的?有哪些经验?

  答:国家助学贷款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由政府主导、财政贴息,银行、教育行政部门与高校共同操作的旨在帮助高校经济困难学生的银行贷款,近年来取得了很大成绩。特别是2004年进行重大改革后,工作有了突破性进展,为建立和完善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体的高校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我国扩大高等教育规模和推进高校收费方式改革的新形势下,单靠原有的奖学金、校内学生贷款、勤工助学、特殊困难补助和学费减免等资助办法,已难以覆盖和完全解决所有经济困难学生的问题,利用金融手段支持教育事业发展逐渐提上日程。1999年,国家助学贷款试点工作正式在北京、上海、天津、重庆、武汉、沈阳、西安、南京等8个城市启动。20002月和8月,国家对该政策进行了两次调整,将贷款范围扩大到全国高校,承办银行扩大到工、农、中、建4家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贷款对象扩大到研究生和攻读双学位的全日制学生,并将担保贷款改为信用贷款。

  2003年下半年,国家助学贷款出现了下滑现象,面临停顿的危险。教育部、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4部门对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和机制进行了重大改革,建立了以风险补偿机制为核心的新政策、新机制。2004628,新机制颁布实施后,实行贷款学生在校期间贷款利息全部由财政补贴、还款年限延长至毕业后6年以及20069月初步启动的国家助学贷款代偿机制等,为完善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体的高校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奠定了良好基础。截至200612月底,全国累计审批国家助学贷款学生292万人,审批金额253亿元,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2006年,全国公办全日制普通高校通过“绿色通道”入学的学生约33万人,占贫困家庭学生总数的44%

 

二、中职经济困难学生助学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

  问:国家关注中职经济困难学生的着眼点在哪里?

  答:中等职业教育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高劳动者素质、推进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加快新农村建设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前,一部分中职经济困难学生因得不到有效资助,不能顺利完成学业;还有一部分初中毕业生因为经济困难不能顺利入学接受中职教育,制约了中职的发展。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中职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为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教育部、财政部于2006年出台了关于完善中职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的若干意见。

  问:加快建立和完善中职学生资助体系的重点在哪里?

  答: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在教育部、财政部等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初步建立了包括助学金制度、奖学金制度、以学生参加生产实习为核心的助学制度、学费减免制度、助学贷款或延期支付学费制度、社会资助制度在内的中职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2006年,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资金8亿元,设立中等职业教育国家助学金,资助标准为每生每年1000元,当年资助约80万人。

  各地各部门应从职教改革与发展的大局出发,高度重视中职贫困家庭学生资助工作,制定本地中职学生资助规划,健全机构,增加投入,完善相关措施,保证资助体系的有效运行。同时加强对资助工作的监督管理,加大宣传力度,务必使每个初中毕业生和中职在校生都能获得资助信息。

  

三、中西部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工作成效显著

  问:免费提供教科书制度和“两免一补”政策的执行情况如何?

  答:从2001年开始,教育部和财政部对部分农村地区义务教育阶段经济困难学生试行免费提供教科书制度。2003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提出,要建立健全扶持农村经济困难学生接受义务教育的助学制度,争取到2007年全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都能享受到“两免一补”。2005年,《国务院关于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通知》进一步提出,从2006年开始,用两年时间在全国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继续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并补助寄宿生生活费。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领导下,经过教育部、财政部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共同努力,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2006年,在对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4800多万学生全部免除学杂费的同时,中央财政安排27.8亿元,对中西部农村地区3500万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地方财政安排资金为近680万名寄宿学生补助生活费。

  问:“两免一补”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

  答:我国中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减轻了农民家庭经济负担,促进了教育公平和城乡义务教育协调发展;使农村因贫辍学孩子重返校园,辍学现象得到了有效控制,进一步巩固了“普九”成果;带动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对教育事业的关注,加大了对农村义务教育投入的力度;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个别学校乱收费现象,促进了农村义务教育健康发展。(本报记者柴葳 余冠仕)

  ■相关链接

  ●截至200612月底,全国累计审批国家助学贷款学生292万人,审批金额253亿元。

  ●2006年,全国公办全日制普通高校通过“绿色通道”入学的学生约33万人,占贫困家庭学生总数的44%

  ●2006年,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资金8亿元,设立中等职业教育国家助学金,资助标准为每生每年1000元,当年资助约80万人。

  ●2006年,中央财政安排27.8亿元,对中西部农村地区3500万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地方财政安排资金为近680万名寄宿学生补助生活费。

                         来源:《中国教育报》2007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