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  中央部门 > 正文

中央新闻采访团赴渝中职教中心采访中职学生资助工作座谈会

发布时间: 2012-09-02 最后更新时间:2022-08-26 【大】 【中】 【小】 访问量:

        主持人:尊敬的教育部办公厅王主任,各位记者朋友们,我把今天参加会议重庆市教委的领导和渝中区教委的领导有关同志向大家作一个介绍。

  市教委副主任赵为粮同志,渝中区政协副主席、区教委主任赵元政,市教委职成教处处长姚友明,渝中区教委副主任刘家勤,渝中区基教科科长江明愈,重庆市渝中职教中心校长、党委副书记胡勤勇,重庆市渝中职教中心党委书记、副校长陈建平,重庆市渝中职教中心副校长压杨琼霞。下面我们有请教育办公厅副主任、教育部新闻发言人、中央新闻单位采访团团长王主任介绍一下中央记者采访团的媒体同志。

  王旭明:谢谢,我们特别高兴,重庆的职业教育在全国已经是一面旗帜。在很多方面,重庆的职业教育都走在全国前列。我们发现,渝中区职教中心真正是一面旗帜,我们在这里感受到了职业教育的发展氛围,所以特别高兴。今天还有许多学生和家长到场,我们感到非常高兴和感谢。

  今年中央推出的重要政策,在我们的历史上是没有的。这就是对中等学校的学生进行资助。今年有1600万的学生受资助,这是受资助群体最多的。但是效果怎么样?我们就是特别来看看这些政策在老百姓当中,在学生当中到底有什么影响?大家的感觉如何?我们来到这里的记者有中国青年报副社长谢湘同志,新华社驻重庆分社记者王晓磊,新华社《望》周刊的记者周大平,新京报的记者李静睿,人民日报驻重庆分设的记者刘天亮  ,中国教育新闻网的颜金花,新华每日电讯编辑渠宏卿、光明日报教育部记者朱振国同志,教育部办公厅新闻处副处长魏亚萍,教育部网站的张岩。

  下面我简单介绍一下此次采访的目的。重庆职业学校确实是一面旗帜。刚才我们一走进校园,就看到了党的政策非常鲜明的张贴在大门口,姚处长还给我们做了介绍。这个政策要深入人心,家喻户晓。但是这个政策是不是真正深入了人心了?落地生根了没有?现在有请赵主任给我们介绍一下。

  赵为粮:尊敬的王主任,还有中央新闻采访团的各位领导和记者朋友,对于你们的到来我们感到非常高兴。

  王主任刚才说,我们渝中职教中心是典范中的典范,这是您对我们的鼓励。渝教中心是国家重点学校。特别感谢新闻采访团的各位领导和记者朋友们对重庆的职业教育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和关爱。在此我代表重庆职教战线的同仁向中央新闻采访团的领导和记者朋友们表示感谢和欢迎。

  这次中央新闻采访团主要的目的是希望了解贯彻落实国家关于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特别是中等职业教育的情况,在这点我简单的介绍一下。

  重庆对于资助家庭困难学生这块特别重视,因为重庆需要亟待解决的这个问题。一个是三峡库区百万移民,移民怎么移得出,稳得住?这是要考虑的问题。第二是农村大量的劳动力转移出去。我们的农村人口占到了总人口的70%以上,实际上农村人口将有2千万,广大农民要提高素质,帮助他们致富,培养新型农民这是要亟待解决的问题。

  作为重庆来讲,我们是一个直辖市,但是我们有18个国家级的贫困县,一共是40个区县,占了一半,如何帮助他们致富解决扶贫助困的问题,也是我们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我们现在这阶段的教育,初中学生升入高中这个阶段的比例是83%,实实在在的是81.3%

  还有一个方面构建和谐重庆、和谐社会教育等等方面来着手,实际上在2005年开始我们还在系统的思考,集中的研究站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战略来研究这个问题。所以市委、市政府非常的重视,市常委会还专门研究了中等职业学校,从这点来讲,充分体现了领导的重视,我们从2006年开始做这个工作,后来根据教育部、国务院的有关文件,实现了政策之间的有效对接,所以我们建立了一个非常完备的一个政策体系。

  我们从2006年开始全面实施对三峡库区移民的子女、农村贫困家庭的子女和家庭低保户,还有城镇低保户的子女,还有福利院的孤儿,还有复员退伍军人的全面扶持,整合了市级五、六个部门的资金,包括扶贫、农业、劳动、民政、教育的等等,因为这些资金都是分散在各个部门。我们教育部是没有那么多资金的,是通过市委、市政府出面把这些资金整合起来,形成了2.1个亿。这么大一个数量,资助了将近5万人,资助的幅度达到了平均一个学生3500块,比国家标准高了,最高的达到了4千多。

  2007年在2006年的基础上与国家的政策接轨以后,我们有两个特点,一个是覆盖面广,不管贫困不贫困,只要读中等职业学校,一个人平均有1500元的生活费,这是每个人有的。还有“五类”学生人平在3200元左右,另外一个就是我们的工作整个来讲加强了资助的强度。    

  另外我们在整合学校的准入条件都要严格把关,我们的理解是政府部门必须要保证人民满意的,所以我们对学校实行了准入,对学校也规定了一些条件来保证质量,另外一个加大宣传的力度。

  我们除了开新闻发布会,建网站,印宣传资料,我们在全市印了10万本,包括赵主任、陈校长都深入到家庭深入宣传。而且我们编了顺口溜,“初中毕业上职中,打工致富全国通”我们一共编了30多条,发到农村的田边地前,房前屋后。

  我们去年对个别学校进行作假的情况处理了两个校长,这个工作有效的促进了重庆职业教育的发展。我们从这个数据来讲重庆职业教育连续七年招生持续增长,2006年我们招生达到19.5万,首次超过了高中,也完成了教育部下达的完全计划。

  今年我们招了20.4万人,也是超过了普高。普高大概在十几万左右,我们实现了两个增长,普高的增长,中职也在增长,这样提高了两个方面,普高在发展加速。第二个体现了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基本上达到了国务院规定的普通高中、渝中中等职业教育大体相当。

  在后面我们进行交流的时候再交流,我就说这些,谢谢大家。

  主持人:参加今天座谈会的还有渝中职教中心的部分老师,还有学生、以及学生家长,我们对他们表示欢迎。

  下面我们请渝中区政协副主席、区教委主任赵元政给我们介绍,

  赵元政:尊敬的王主任,中央新闻单位的采访的记者朋友大家好,非常高兴你们一行来到我们学校。首先我代表区教委对王主任的一行表示欢迎。

  我们区委、区政府,区教委对于落实中央的要求,以及落实市委、市政府的要求,都提出了明确的工作要求,也做了积极的部署。下面简要落实下我们政策的有关工作做一个简要汇报。

  从区教委来讲,按照区委、区政府的要求,分别成立了分管主任,由刘家勤主任为主的工作小组,这个工作小组包括我们有关科室的负责同志,并且我们在这个基础上指派了专人负责抓这项工作,还向社会公布了公开电话,来解释家长、学生以及社会提出的有关方面问题。另外在教育成立专业小组,在这个基础上,由区管的学校有七所,来专门负责落实这项工作。

  接下来我们学校把资助工作的有关政策精神做好宣传工作。我们通过城渝网,也是西部教育网,在网上进行了大量的宣传工作。我们学校领导及有老师走村串户进行宣传。另外我们还印有宣传职校的传单,让家长、学生都知道这个政策。另外我们制订了工作方案,来落实工作职责,确保把方案工作落实到实处。

  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面,我们区非常圆满、非常及时地完成了这项工作。因为我们区有3所社会办学校,一共七所,受到资助的学校有3342人,是财政给我们下发的助学金的总额是250万,到现在为止资金已经下到了学校。学校按市教委的要求已经及时地发放到了学生手里。这工作从总体来讲效果是非常好的,受到了广大家长学生及社会的高度认可,得到了充分的肯定。这个工作我们明年还要按区教委的要求,还安排了政府编制给资助的中心,作为教委的一个直属单位,专门抽调了人员来编制做这个工作。我们还要纳入中心来管理,确保这个工更好的完成,我就说到这里谢谢。

  王旭明:其他区有多少所?

  赵为粮:市属的有三所。

  王旭明:包括民办的吗?

  赵为粮:民办有四所,一共有七所。

  王旭明:现在资金落实总体情况怎么样?

  赵为粮:我们今年实现了全覆盖,国家的政策只覆盖了90%,我们是百分之百的覆盖,这两块增加了财政的投入。

  胡勤勇:尊敬的各位领导及新闻代表团的记者朋友们,下面我们就学校开展的资助的情况向各位朋友作个汇报。

  重庆渝中职业教渝中心的前身于1952年创办,首任校长由时任贺龙、政委邓小平同志亲自签发任命书任命。重庆市渝中职业教育中心是一所全日制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学校占地60亩,校舍面积26241平方米,教学班60多个,学生有3千余名。

  学校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遵循职教规律和市场规律,以“办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为已任,秉承以“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办学宗旨,以“开拓创新求生存,以教改科研求发展,以严格管理求质量,以社会形象创品牌”的办学力量,打造“校企结合,环境育人”的办学特色,学校以其独特魅力,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学校投巨资加强硬件建设,配备了近千台性能优良的计算机,拥有功能完善的电子阅览室,多媒体教师,每间教室配备有投影仪,视频展示台和计算机终端,实现了“班班通”,形成了“校园信息高速公路”,信息化教育教学已经走在重庆市的前列。建立了能满足专业需要的各类实作室。

  我校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依法治校,致力于建设和谐校园,使学校得到迅猛发展,实现了一个又一个的跨越。

  学校各种荣誉接踵而至――获得了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重庆市职业教育先进单位、重庆市国防教育示范学校、重庆市卫生先进单位、重庆市教改科研试验基地学校、学校十佳教科室、渝中区最佳文明单位、渝中区双拥学校、渝中区再就业培训基地等称号。

  学校始终把如何充分发挥优质职教,支援为社会服务,如何让更多的学生能享受到职业教育作为学校的一项重要的工作。于2005年开始联合重庆市红十字会,开设红十字“博爱班”对40名优秀贫困学生开展资助捐资助学总计32余人,市教委赵为粮同志出席了开班仪式,代表重庆市教委向“博爱班”的开办表示祝贺,并指出渝中职业教育中心首届红十字“博爱班”开办,为学生提供了成长成才服务社会的途径和舞台。既体现了职业教育贯彻落实国家扶贫助学政策的要求,体现了红十字会“人道、博爱、奉献”的精神。

  从2005年至今,我校通过红十字“博爱班”这个平台,已经资助了108人,全额免费就读我校,支出金额551200元,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影响,得到了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2006年重庆市开始对三峡库区移民、城镇低保人员和农村贫困家庭子女就读重庆中等学校进行资助,我校接受资助的学校达到148人。

  2007年学校教委贯彻十七大精神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的意见,人民政府进一步完善资助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特困学生精神,和市级部门对于进一完善困难学校的精神,我校百分之百的学生得到了资助。其中“五类”学生占学生总数的20%,在整个资助过程中,学校深刻认识到搞好学生资助工作是实现“三个代表”的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是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加快职业教育的基本措施,是实现农村劳动力有序的转移,帮助城乡困难子女实现就业的要求。

  对重庆市所有中职的学生进行资助,也是实施“科教兴渝”、“人才强市”,推进城乡统筹试验区的有效手段,为确保此项工作按政策有序开展,学校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高度重视,健全组织机构。经学校办公会研究决定,设立了责任校长为主导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配置专职主任及工作人员,并对班主任及有关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使其尽快熟悉操作规程。

  二、积极动员,广泛宣传。

  1、加强对外宣传,结合招生工作,学校印制了数千份选择资料,派人到本区和周边区县发放张贴,并利用各初中学校召开毕业年级学生家长会的机会,向家长社会广泛宣传学生的资助政策。

  2、向家长原文宣读这项政策,并通过校园网、广播、教育学生多方面广泛宣传,加强对师生员工、学生和家长的宣传动员,哪些学生得到资助,然后怎么办,资助的程序,全部公示出来,然后通过审查,享受到不同类别的形式。把党和国家的政策对贫困学生和普通中职学校全部落实到位。

  3、是对学生进行宣传,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让学生谈体会、谈感想,扩展资助的内涵,让学生知道这不仅仅是党和政府对中职学生物质上的支持与帮助,更让学生认真体会到:一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大力发展的有利措施;二是让学生认识到当今社会急需中等技能人才;三建立城乡统筹试验区的必然要求;四是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为城市化的发展建设;五、全社会关爱中职学生的具体体现。

  通过一系列的宣传教育活动,不但让师生更加了解资助政策,还让学生树立了互助互爱的精神,争取做“用心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学生自发在学校成立了“携手基金会”,用废旧物品等有关物资捐赠贫困学生。

  比较典型的是去年我们学校有一个中职学生参加市教委每年组织的市联欢晚会,恰好冯玉轩同学演了如何资助贫困学生的演出,当时澳大利亚专家在重庆看到这个节目以后,非常受感动。然后专家组的组长安踏(音),找到这位学生,说要资助这个学生,最后安踏(音)离开重庆的时候又找到这个学生,捐助300块钱给了她,这个同学把他得到的300块钱又转捐给了更需要的同学。

  扎实开展对“五类生”和普通中职学生的资助工作,通过教育学生谈体会,我们原文复印了他们的一些体会,有的拿了一部分钱,一部分给家长安排,还有就是家庭特别困难,开支费用也在这费用里面。

  三、扎实有效开展对“五类”普通中职学生的资助。

  2005年我校在学生家长广泛宣传,当时重庆市对“三类”学生的资助政策,使一部分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学生,缴不起学费的学生帮助他们走入了学校,让他们真正的感受到了党和国家的关怀。

  2006年做这块资助的时候,渝中区为了确保资助的资金到学生的手里,市教委还全部印了一个小册子,每个人领了多少钱,然后在这个小册子签字,通过这样的监督,保证资金到了学生的手上。

  重庆有两个政策,一个是重庆市户口的,农村子女也好,都接受资助,每年1500块的生活费。

  王旭明:3千名学生当中农村的占了多少?

  胡勤勇:占了40%

  王旭明:60%的学生在读中职吗?

  胡勤勇:城市的主要是低保户家庭困难的子女。这和一般的中职不一样,以前农村的学生很多,现在是城市户口居多。

  王旭明:城市人口学生的比例有多少?

  胡勤勇:大概占我们学校总数的三分之一,周边就像是北碚、沙坪坝、南岸、江北,学生家长也在选择学校,全市的生源都有。

  王旭明:城市子女是不是还会选择其他学校?

  胡勤勇:很多特困学生走入学校,家长见到学校领导和教职工的第一句话就是,“我们家的孩子能上学,全靠党和国家的资助政策,感谢党和政府,感谢学校,感谢学校的老师,”这样的场景比比皆是,令人动容。

  学校在思想上、生活上,给学生更多的关爱帮助和爱护,为了进一步帮助这些学生的健康成长,学校领导经常深入到学生的生活,耐心细致做工作,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使他们很快适应新的生活环境。这些学生普遍缺乏自信心,普遍有自卑的倾向,学校通过心理咨询的方式,帮助这些学生逐渐建立自信,使我校150学生健康生活,他们对未来充满希望。

  2007年的资助面更大了,面临3千名学生要资助,我们马上行动,一方面跟银行联系,帮学生办理储蓄卡银行卡;二是以实行受助的学生名单确认制度。在公示的同时,把名单发到各个班级,请学生确认,如果发现信息有误,用红笔修整后上报资助办公室,学校精心组织上报学生材料。面对数量如此之多的学校需要资助,光“五类生”就有几百人,学校领导、“资助办公室”工作人员和相关教职工倍感压力巨大,但是他们和全校教职员工一道克服困难,硬是熬夜,做到一个学生都不遗漏。

  像中职的学生每天坐在学校读书有困难,要求学校保证完成了教学时间,利用闲暇时间出去打工,比如说上午上课,下午出去打工,下午上课,上午出去上班。这一类学生有20多个。

  从去年的“三类”增加到“四类”学生,学校领导和教职工倍感压力巨大,凡是到了“五类”的学生全部享受资助。只要这些学生上交了材料,以后都没有上交学费,学校在这一点还是基本这样做的,后来经过审查,都符合这个政策。

  学校的政策补助费按国家和社区教委的要求全部兑现发放,有效地解决这部分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困难,受到了学生家长的好评。当然有的同学在填报自己的一些信息的时候,不是很准确。填报有一些问题。

  今年10月份第一次申报完了审查下来,就刷下了二十多个学生,资助办马上通知20多个学生在会议室开会,拿出每一个资料分析为什么被刷了下来,共同查找原因。分析原因以后十一月份重报,然后这些学生全部都通过了。

  我们相信随着资助的不断完善,有政策的决策以及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大力支持,通过全校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我校的资助工作会做得更好,谢谢大家。

  王旭明:现在需要资助的学生都能得到资助吗?

  胡勤勇:不行,我们渝中区的学生可以不住宿,其他的学生比如说北碚、沙坪坝的学生都要住宿。整个学校能容纳的在校学生是3500个,多了就不行,这也是最头疼的一个问题。

  王旭明:因为办学的知名度以及国家的政策,大家认为这么好的学校为什么不来就读……你们的就业情况是怎么样的?

  胡勤勇:挺好的,可以说百分之百。曾经有一个晚报记者问到了这个问题,大学生为什么没有解决到就业,而你们这么容易就业了,但是中职的学生是比较现实的,这是学校平时引导学生有关系。大学生有一种高不成、低不就的感觉,而我们的中职学生就不一样,也没有大学生眼界高。

  王旭明:学生工作安排细致。咱们认识一下学校的老师,刘波老师,你是教什么专业?

  刘波:我是教数控专业的,是班主任。

  王旭明:曾德孝老师。

  王旭明:徐玉容老师。

  徐玉容:我是汽修专业的,教机械制图。

  王旭明:你是毕业于这所学校的吗?

  徐玉容:我是大学一毕业就分配在这个学校的。

  王旭明:还有余腊梅老师。

  余腊梅:我带的班是护理专业,我是教英语的。

  王旭明:尹聪老师。

  尹聪:我是07班的幼教班的班主任。

  王旭明:这些学生我们再认识一下,杨春同学,你是几年级的?

  杨春:我是200918班的

  王旭明:你是学什么专业的?

  杨春:形象设计。

  王旭明:王凤同学,你是学什么专业的?

  王凤:我是20107班的,我的专业是广告设计。

  王旭明:杨泉同学?

  杨泉:我是高级文秘。

  王旭明:熊文旭同学?

  熊文旭:我是形象设计的。

  王旭明:吴成刘?

  吴成刘:我是20099班的,学的专业是广告设计。

  王旭明:几年了?

  吴成刘:二年了。

  王旭明:曾英同学。

  曾英:我是200919班,涉外旅游专业。

  王旭明:曾小桐同学。

  周小桐:我是涉外旅游专业的。

  王旭明:其他同学呢?

  杨进强:我叫杨进强,是095班计算机系的。

  王旭明:这里就你一名男生,物以稀为贵……(笑)

  李静睿:学校对毕业的学生有跟踪吗?

  姚友明,学生有一个追踪调查表,市教委每年要考察的。

  李静睿:学生毕业了以后,每年的工资大概是多少?

  胡勤勇:这个不等,有的可能是1000元,有的是几百,实实在在的,现在中职刚刚毕业工作的待遇都不高,在工作的时间适应能力越强的,收入就越高,接受能力不强的工资就会比较低。

  比如说做旅游的到饭店,旅行社他们的收入可能比修车的高。

  王旭明:技能是可持续发展的,但有些专业可能是吃青春饭的。

  周大平:你们学生创业当大老板的有吗?

  胡勤勇:有,前面谈到形象设计师专业的学生,就在学校下面开了一个美容院,然后他开美容院也招我们班上的学员。

  颜金花:你刚才说就业率达到了百分之百,有没有升高职的?

  胡勤勇:有,但是我们也不太提倡,为什么呢?因为在中职学校主要是以培训技能为主,如果学校把重点放在这上面去了,让我的话来讲不好听,你的文化知识跟不上那些普高学生,你要拿技能来应付高职考试,到最后什么都没有了,以我的观点我不提倡,有的少数学生愿意去,也不反对。

  我们更多的学生是先把技能学好了,走上用工单位要学习都可以,参加成人自考来圆自己的大学梦。

  王旭明:我们今天还请来了四位家长,请你们到前面就座。

  最后,我们利用一个小时的时间与学生及家长进行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