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  中央部门 > 正文

西南大学2006―2007年助学工作情况汇报

发布时间: 2012-09-02 最后更新时间:2022-08-26 【大】 【中】 【小】 访问量:

西南大学长期以来将助学工作始终放在实现学校改革发展、学生成长成才、校园友爱和谐的战略高度,秉持“全方位、多元化,助学生和谐发展、助学生全面成才”的助学工作理念,遵循科学的经济和精神相并进的原则,务实服务、践行帮困,认真作好各项帮困助学服务工作。在“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的指引下,切实推进了各项助学工作的长足发展,为学校的改革稳定贡献了积极的力量,现将此学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健全助学领导机构,全校统筹安排确保资助工作落实到位

  学校高度重视、明确责任,强调了助学工作的重要性和深远意义,完善了由校级学生工作领导小组、学生工作处助学中心、学院学生工作领导小组的三级体制,全面落实、管理实施助学育人工作。坚持专项管理的原则,建立学校和学院两级管理体制;坚持经济资助与精神帮扶相结合的原则,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直接经济资助的同时,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加强诚信教育、励志教育和感恩教育,鼓励学生自立自强;坚持资助和考核相结合的原则,以促进全面发展的考核体系为引导,促进受助学生综合素质不断提高。

  二、健全七位一体的经济助学体系,切实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困难

  学校构建完善了“奖、贷、勤、资、减、免、补”七位一体助学体系,解决生活费问题,以国家助学金为主,以勤工助学等为辅;解决学费、住宿费问题,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以国家励志奖学金等为辅,以减免学费和临时困难补助为补充。此外,还积极引导和鼓励社会团体、企业和个人面向学校设立奖学金、助学金,共同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入学并完成学业。

  1.以“绿色通道”工作为起点,切实解决家庭经济困难新生入学难和生活难的问题。做好“绿色通道”工作,要保证家庭经济困难新生顺利入住、入学,保证他们入学时有一定的学习生活保障。

  2.以国家助学贷款工作为主体,切实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学费和住宿费问题。加强领导,统一认识,正确处理学校、银行、学生之间的关系;完善国家助学贷款风险防范机制,加强对借款学生的诚信教育和贷后管理,引导借款学生正确使用国家助学贷款,积极按时还款;认真做好国家助学贷款代偿资助工作,减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毕业后的负担;积极配合生源地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和国家开发银行,稳步推进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进一步完善国家助学贷款借款学生个人信息系统,实现信息化、档案化管理;认真做好贷款催收工作,降低经办银行信贷风险。200607年,累计完成国家助学贷款人数5856人,助学贷款金额达3044万元。与上年相比,贷款总金额增长约36%,为保障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安心就读提供坚实基。

  3.以国家和地方奖助学金工作为核心,全力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活困难。认真宣传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政策,激励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勤奋学习、努力进取;做好国家助学金评选和发放工作,确保大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享受国家助学金;认真落实免费教育师范生政策,让免费教育师范生充分感受党和政府的关爱。同时,做好西部开发助学工程、非西藏生源定向西藏补助、新疆少数民族特殊困难学生补助工作,让国家资助政策惠及更多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2007年,学校获得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和国家助学金人数分别为458113912811人,累计总金额达3000多万元。

  4.以社会资助、减免学费和临时困难补助工作为补充,拓宽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渠道,加大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力度。认真做好新鸿基地产郭氏基金西南大学学生助学奖学金、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助学金、汤福荣张志豪西南大学助学金、何康农业教育助学金、明天女大学生奖学金、新长城自强助学金等的评选、发放和管理工作,确保专款专用;认真做好对无亲友抚养的孤残学生或烈士子女减免学费和对出现临时性困难学生发放补助的工作,减轻他们的学习和生活负担。20073月,600万元新鸿基地产郭氏基金西南大学学生助学奖学金设立,进一步提升了西南大学的资助服务能力。

  5.以勤工助学工作为重点,给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更多的锻炼自己和解决经济困难的机会。加大勤工助学经费投入,足额划拨足额使用;拓展校内勤工助学岗位和进一步拓展校外勤工助学市场;维护学生权益,保障学生安全,做到无毒、无害、无危险作业,不影响健康和学习;加强对参加勤工助学活动学生的岗前培训,加强道德教育、法律教育、安全教育、诚信教育、励志教育和感恩教育。本学年安排校内勤工助学人数约5810人次,发放勤工助学酬金276.3万元。同时充分发挥学生勤工助学服务中心的作用,拓展校外适宜的优质兼职岗位,举行多场“勤工助学岗位信息发布会”,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更为广阔以劳动周济生活的平台。

  三、以4月主题助学文化月为平台,营造精神激励的宣传阵地

  经济为先导、精神辅助之,完善经济资助体系的同时学校还将助学工作注入奋发向上的强大文化精神内涵,确立每年的4月为助学文化月,改变传统的单纯经济扶助的帮困思路,借助开展形式新颖多样、内容丰富健康的助学文化系列活动来振奋全校同学笑对生活、迎难而上的精神,培育崇勤厚助的校园文化,以充分展示西南大学家庭经济困难同学不畏艰难、顽强拼搏的良好精神风貌。2007413,学校先后开展了历时近三个月的“励志青春、自强人生”西南大学首届助学文化节大型系列活动:文化节启动仪式暨“感恩留言”签名活动、“励志青春、自强人生”主题助学征文比赛、“励志青春、我为评估做贡献”主题演讲比赛、“相约五月、劳动光荣”勤工助学岗位信息发布会、“首届勤工之星”、“感动西南大学十大学生人物”评选等活动,进一步有力地推动了校园和谐文化的建设,助学文化节从筹备开展到圆满闭幕,贯彻了让西南大学每个人都是助学文化的实践者,更是助学文化的传播和开创者的育人精神。

  四、以助学网络、书籍、刊物为载体,开启凝聚助学力量的窗口

  设立开通西南大学助学网(http://xsc.swu.edu.cn/zhuxue/),进行国家资助政策和学校助学文件措施的公布、各个学院最新助学活动的动态报道以及校内外勤工助学岗位信息的发布,实现了助学工作的信息化和网络化。编辑制作《励志青春、自强人生》一书、“励志青春、自强人生”首届助学文化节颁奖晚会DV、《资助与育人》助学主题刊物等,全面详实展示西南大学助学育人丰硕成果和学子奋发进取的良好精神风貌同时,也树立顽强拼搏、乐观奋发的先进自强典型以期激励更广大的学子,汇聚助学力量、传播帮困温情。

  五、以倡导诚信感恩教育为纽带,让受助学子心怀感激、回报社会

  在为全校家庭经济困难同学提供经济扶助和精神激励的同时,西南大学的资助育人工作还时刻不忘实施感恩教育和唤醒责任意识,鼓励每一位受到资助的同学给提供帮助的社会企业、公益人士发问候短信、写一封感谢信、寄贺卡等。同时组织“爱心家教团”、“公益服务队”等深入北碚学校、社区和养老院等地义务服务。教育他们心怀责任、奋发学习,以优异的成绩回报学校、奉献社会。

  张玉启。04级农村区域发展专业,一贫如洗的家境与家人无奈相继去世的事实,磨砺了他求学的意志;自强不息的精神,推动着他不懈的奋斗;善良感恩的心灵,促使他不断的奉献。勤工俭学,他撑起了一个家庭的希望,圆了自己上大学的梦想;积极努力,踏实苦干,他参与了几十种大型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国青年网通讯员、学生处助理、自行车协会会长,他用华美的文字和青春的激情展现贫而不穷的乐趣并成为了学生处老师的得力助手;奉献关爱,他每年坚持献血一次,还自己筹资在家乡设立了助人圆梦的“同起助学奖学金”。

  滕华国。03级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爱心,是每个人都拥有的,但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无条件奉献的。滕华国却能常怀奉献之心,将爱心传递社会,无怨无悔。200311月,在学校和重庆红十字会联合开展的“捐髓救人”活动中,他成为中华骨髓库的一名志愿者。第二年春,知道配型成功的消息,且先前配型成功的四名志愿者都放弃承诺的情况下,他毅然挺身而出。于20044月成为重庆首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成功挽救了一名海南小女孩的生命。义无返顾的捐髓救人,于他人而言,或许无关痛痒。但对他来说,却是对生命的执着追求,于获救者而言,是重获新生的奇迹。虽然一切已成为过去,但爱心依旧在传递。他如大地之子丛飞一样,将爱诠释的更深刻,更完美。他让爱插上翅膀,飞遍人间,感动世人。

  六、以学子自立自强为榜样,用奋进力量激励寒门学子共同成长

  学校进行全校范围内公开的“勤工之星”、“感动西南大学十大学生人物”评选,充分展示在我校助学工作关怀扶助下,一批批优秀学子们成长成才的喜人成果,通过树立榜样、挖掘典型,以事传神、以情动人,发掘校园里鲜活、同学身边感人的优秀典型人物,讲述发生在他们身上进取向上、乐观自强的真实感人事迹,激励广大学子向他们学习,营造不畏艰难、拼搏进取的向上校园文化。

  邓费建、邓波兄弟――“感动西南大学十大学生人物”,2004级动物医学专业、动物科学专业(荣昌校区)学生,家住重庆市荣昌县吴家镇,2004年兄弟俩同时考取了西南大学,但因父亲患有心脏病,母亲体弱多病使他们深知父母供自己读书的不易,兄弟俩学习非常刻苦,多次获得学校各种奖学金。20067月,重庆遭遇了百年不遇的干旱,兄弟俩为缓解家庭的压力,决定加大勤工俭学力度,于是,学习动物医学专业的哥哥邓费建提出了一个建议:开办养猪场。不仅学有所用,而且给全家人的生活带来了希望。

  杨旭――“感动西南大学十大学生人物”,04级劳动与社会障保专业学生,杨旭无愧于教师的称号,在喧闹的菜市场上他义务辅导着一个五年级的贫困女孩。他们的书桌仅仅是一个从垃圾站挑拣回来的破旧藤椅,随时都有瘫痪的可能。但是就是在这样的艰苦环境之下,他排除万难,呕心沥血,只为天下学子梦想成真。也许一个人力量还不能让孩子眼睛铺满阳光,爱,被期待着。杨旭点亮了火把,刺痛了我们的眼睛。他,如旭日东升一般,悄然的,将光明撒向大地。独抗命运的不公,常怀感恩之心,他用真心温暖着贫困家庭的孩子们,为其成就学习之梦。恶劣的环境,艰苦的生活,被他视为坚持到底的基石,“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恢泪始干。”

  西南大学助学工作还任重而道远,在近期我国改革发展正处于关键阶段召开的举世瞩目的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更是把“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作为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六大任务之首,更加突出了教育在改善民生、建设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位置。作为担当着直接为国家培养输送高素质人才任务的高等学校,面对众多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无力独自承担大学所需费用的现实情况,西南大学帮困助学工作将继续积极探索创新工作思路、挖掘提炼资助育人新内涵,在巩固既有成绩基础上,进一步开创学校资助育人工作的新局面,使服务广大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帮困水平更上一个新的台阶。

                                              西南大学学生工作处

20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