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  中央部门 > 正文

国家助学新政策助贫困学子梦想飞得更高――江汉大学积极落实国家资助新政策

发布时间: 2012-09-02 最后更新时间:2022-08-26 【大】 【中】 【小】 访问量:

20075月,《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国发〔200713号)文件出台。新的资助政策体系从完善制度、创新机制入手,通过加大财政助学投入力度、落实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和学校从事业收入中安排一定比例助学经费等政策举措,从制度上基本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就学问题。

  我校按照国家、省、市文件要求,在湖北省教育厅资助中心和武汉市学生资助中心的指导下,狠抓落实,确保把党和政府的关心和温暖落实到每一个贫困学生身上。现将具体工作汇报如下。

  一、统一认识,加强领导,将贯彻落实国发〔200713号文件精神列入学校的重要工作

  1.党委高度重视,建立工作体系。今年,国家新资助体系扩大了受助学生范围,加大了资助力度,新的学生资助体系,对我校贫困学生来说,无异于雪中送炭。校党委、行政十分重视这项工作,组织学校领导、学生工作全体人员、教师代表、学生进行了认真的学习,领会文件精神。成立了由校党委书记余茂才任组长的江汉大学国家奖学金、励志奖学金、学生助学金评审工作领导小组和校长杨卫东任组长的江汉大学学生勤工助学管理领导小组。各学院也相应成立了由党政一把手任组长的院级领导小组和由分管院领导任组长的年级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了学校、学院、年级三级领导和工作体系。

  学校及时颁发了《江汉大学关于印发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和国家助学金等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我校党委、行政历来高度重视贫困生资助工作,积极完善“奖、贷、助、补、减”助学体系。每年拿出480万元作为奖学金和国家助学贷款风险补偿金。截至200710月,今年已落实国家助学贷款313.36万元,校内外勤工助学费100万元,贫困生减免补学费约1000万元,还划拨20万元作为组织贫困学生开展节日活动、发放节日慰问和寒衣补助等的经费。

  2.做好各类评选,彰显以人为本。新资助体系涵盖了生源地贷款、国家助学贷款、国家奖学金、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等,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以人为本,对民生问题的高度关注和生活困难群众的关心。我们认识到,只有在我们的工作中认真做好各类奖助学金的评选,将工作落到实处,才能将党和政府的关心和温暖送到广大贫困学生的心中。

  对湖北省财政厅、教育厅分解下达到我校的国家奖学金、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等各类评选工作,我们做到认真细致,一丝不苟。学生全员参与,学生既有享受评选的权利,也有评议权和发言权,确保公开、公平、公正。我们认为新的资助政策不仅仅是解决了贫困学生的求学问题,它对推动高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营造优良学风,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都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抓住这一工作契机,把评选过程也作为生动的教育过程,让学生不仅在实际中受益,同时思想教育上也受益。

  二、广泛宣传,深入研究,将新资助政策宣传到学生中间,让每个学生了解国家政策

  20075月文件下达后,学校分别组织了校领导、学生政工干部、全体学生三个层面的学习,领会文件精神,强调工作的重要性、严肃性和规范性,召开了学院分管学生工作领导、学生辅导员、学生干部、贫困学生代表工作会议,利用校报、广播、网络、黑板报、班会、横幅等形式对资助政策进行宣传。

  在发放2007级新生录取通知书时,我们按照湖北省教育厅资助中心的要求,将教育部、财政部印制的《高等学校学生资助政策简介》宣传册随同录取通知书发到全体新生,向学生宣传国家资助政策。同时,通过网络、校报等渠道向学生宣传国家资助的新政策,确保学生能够及时了解国家资助政策和学校资助措施,解除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后顾之忧。

  为了做好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会同有关部门大力宣传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政策。为了给学生和家长做好服务工作,使他们能迅速地办理生源地贷款,我们编写了《生源地贷款指南》,并给困难学生及家长发放了《生源地贷款指南》和《告家长一封信》。

  三、注重管理,严格评议、评选程序,把党和国家的关怀送到贫困学生手中

  我校一直执行“绿色通道”政策,今年又有190名学生通过“绿色通道”顺利入学。近年来,我校没有一个学生因交不起学费而入学受阻。学校建立了贫困学生档案库,在后续的各项资助工作中关注贫困生的受助、生活和学习状况。

  我校还为优秀的贫困学生走上社会给予一定的支持,让他们能顺利到达工作岗位。对支教、考取研究生、自愿到边远地区工作的毕业生给予奖励。时刻关注学生走向社会的情况,对在校期间贷款的学生进行追踪服务,继续诚信教育。

  今年,在办理生源地贷款时,资助中心不仅承担着学生家庭经济状况的认定、贷款需求的编制、贷款的申请和初审以及将来的催还贷款等工作,而且还承担着学生家庭经济状况等基础信息的收集、整理、汇总等工作,作用十分重要。为此,学校选调部分青年骨干充实到资助中心,加强对各项工作的程序管理。一方面积极与财政部门和省、市学生资助部门取得联系,主动多承担相应工作,密切配合,协调一致,共同加强工作;另一方面认真组织做好学生家庭经济状况的了解、认定,贷款的申请、初审以及贷款合同的签订等工作,为开发银行顺利发放贷款创造条件。通过近一个月的辛勤努力工作,共有893名学生及时办理了生源地贷款,如足额到账可达500余万元。目前,仅江苏省的生源地贷款发放到学校账户。

  在组织学生评选国家奖学金、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时,对评审工作任务进行细化,对资助工作目标、资助对象、资助标准、名额分解、工作程序、时间安排、信息上报和公示、监督举报等方面都做出明确规定,以确保评选工作的公开、公平、公正。如在评选国家助学金时,我们要求完全以学生的贫困程度定等级,不与学生的学习成绩挂钩;在评选励志奖学金时,我们严格审定评选范围,必须从贫困生中评出。在评选国家奖学金过程中,始终强调评比面向的是全体学生。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我校学生在宿舍、食堂、公交车等课余场所,大家谈论的、关心的都是国家新的资助政策,受到了极大的鼓舞,纷纷表示要勤奋学习,报效祖国。显然,各项奖助学金的评选有助于我校学生积极向上,促进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达到了我们寓教于评的目的。我校正在拍摄各类先进学生事迹片,拟召开隆重的表彰大会,届时将邀请学生家长、社会名人、成功校友、省市各级领导为学生颁奖,进一步扩大国家新的资助体系带来的效益,达到寓教于奖的目的。

  学校认真落实“三个代表”要求,贯彻落实省、市领导指示和文件精神,对全校贫困生的资助工作进行全盘考虑,先后多次召开党、政联系会议,专题研究贫困生的资助工作,将工作责任落实到部门,成立了江汉大学学生资助管理中心,腾出办公场所,划拨专项经费,以进一步加强我校大学生资助工作,从解决贫困生的实际问题出发,逐步建立起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的包括“奖、贷、助、补、减”和“绿色通道”在内的贫困生资助体系。

  历年来,为尽可能使更多的真正贫困学生成为资助的受益者,我校高度重视高中贫困生档案的建立工作,严格按照规定程序和工作流程做好贫困生的遴选工作,认真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建档工作。2002年以来,我校通过校院两级的努力,分别将每年的贫困生基本情况登记注册。几年来共为20000人次贫困生建立了基本信息库,为保障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等工作提供了第一手资料。为将责任落实到人,严格对贫困生档案库的管理,校学生处还把这项工作作为考核学院学生工作和辅导员的指标之一。

  我校在生源地贷款、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的评选、肉食补贴发放等工作中,向全体学生公示校纪委、学生处、学生资助管理中心3部举报电话,畅通信息反馈渠道。对各项评选名单实行年级、院、校三级公示制度,接受监督,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工作评审小组涵盖了纪委、财务、教务、学生、后勤等部门以及学生代表,形成了有效监督机制,没有一例因为违规操作而引发的举报。肉食补贴、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等都足额落实到人,没有出现一例截留、挤占、挪用等违规现象。

  四、全面学习,认真领会党和国家的资助政策,创新本校学生资助工作,拟开展全员勤工助学,形成本校学生资助特色

  勤工助学作为具有中国特色教育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素质教育、社会实践的重要形式,以其独有的形式,把课堂学习与社会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为学生学用结合开辟了广阔的天地。近年来,我校十分重视组织学生参加勤工助学活动,每学年给予约100余万元的资金保障校内外勤工助学,并先后与神龙公司、武商集团、安利集团、263网络集团、联乐集团、武汉市餐饮协会等大小企业接洽安排勤工助学学生,力争每年每个学生都有一次校内外的勤工助学经历。学校认为,全员勤工助学能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高尚品质,培养社会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为培养应用型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为此,学校加大了投入,开展全员勤工助学活动。目前,学校正在作深入的研究,勤工助学的学分计算、校内外勤工助学需求总量、勤工助学的管理方法等问题。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已开始启动该项工作,在保障学生的合法权益(每月最多工作不超过40小时,薪酬不低于8元每小时)的前提下,我们优先考虑贫困学生的助学岗位,对学生进行岗前培训,对勤工助学岗位进行公开招聘,得到了广大学生热烈拥护。我们期待通过全员勤工助学达到以下效果:增强学生劳动观念和劳动意识;促使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识与技能相结合,提高实践能力;为贫困学生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促使贫困学生确立自信,提高了自立意识,增强了自立能力;扩大学生参与面,从而进一步扩大我校资助力度。

  下一步,我校还将深入开展全员勤工助学活动,争取将勤工助学考核纳入学生学分考核体系,促使学生通过勤工助学提高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社会竞争力,为地方经济建设培养更多的实用型人才,形成本校办学特色。

  五、工作体会和今后努力的方向

  帮助贫困家庭学生解决经济困难,是一项利国利民的民心工程,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是中华民族扶贫济困传统美德在新形式下的发扬光大,是构建和谐社会和和谐校园的重要任务,实际工作使我们深刻认识到做好贫困生资助工作非一日之功,还要从正面引导、统筹资源等方面做工作,实现资助工作的可持续性发展。

  1.继续加强正面引导,巩固资助教育成果。在贫困学生帮扶工作中,注重加强引导,树立典型,宣传典型,用先进人物、先进事迹激励其他贫困学生,先后开展事迹巡展、主题讲座、诚信教育等形式的教育活动,从经济、思想、心理、生活、学习等方面全方位给予资助帮扶,引导贫困学生自立、自信、自强,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涌现出了一批先进典型。人文学院程鹏同学自身经济苦难,但通过学校的帮扶和自身努力,在校内担任学生公寓辅导员,在校外与他人合作开办公司创业,用自己辛勤工作所得去帮助恩施山区一个贫困学生,在我校广大学生产生了积极凡响。医学院李海双同学,克服了经济上的困难,日常积极参加勤工助学活动,积极为其他同学服务,参与学校组织的各项学生活动,学习刻苦,荣获学校特等奖学金和国家励志奖学金。

  2.继续落实国家助学贷款工作。从200510我校启动新机制的国家助学贷款至200710月底,我校共为1538人次贫困学生成功申请国家助学贷款650余万元。为加快推进我校国家助学贷款进度,为贫困学生谋“福利”,学校积极配合银行做好贷后管理工作,推进我校国家助学贷款工作的良性发展,我校一方面通过宣传、讲演、讨论等形式,请银行工作人员、教师、学生等,从学习、就业、勤工助学、学费的借贷与还贷、为人处事、大学生消费等多个方面阐述诚信的意义,增强教育活动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另一方面通过签订还款确认书、电话核实学生家庭信息等形式加强对毕业贷款学生的信息跟踪。我们在落实国家助学贷款和生源地贷款中,也存在着艰辛和困难,与国家的政策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

  3.继续争取社会资源,统筹政府、社会等不同资助渠道。2002以来,我校共接受天梨豪园、湖北光彩事业华中商贸有限公司暨深圳市台商协会、湖北黄梅五祖禅寺和慈缘志业湖北省办公室等社会捐赠200余万元。20049月下旬,学校发动广大的教工和学生共为贫困学生募集捐款56.8万余元。200598,武汉市公安局向我校部分学生捐赠600辆自行车。武汉市市委常委、市公安局局长黄关春,我校党委书记余茂才、王南南副书记以及市公安局有关领导出席赠车仪式。2006年我校还收到桥口区工商局为贫困生无偿提供的棉袄、衬衫、外套等各式服装3500套,分发给2400名贫困生。今后,我们将继续多争取校外资源,更好地服务于贫困生资助工作。

  4.继续做好其他贫困生帮扶工作。每年逢节假日,学校组织全校的孤儿、烈士子女、特困家庭子女学生代表召开慰问会,为他们送上了节日礼品和问候。2002至今共筹措资金100余万元组织贫困学生开展“江城一日游”活动,为贫困学生发放节日补助、订阅学习资料、预定回家车票、吃团年饭等。2007年国庆节我校组织90余名外地留校贫困学生开展江城一日游活动,共贺国庆。此次活动作为国庆期间系列活动之一,由学生处主办,以“爱祖国,立志成才”为主题。各项集体活动很好地增进外了贫困大学生相互的了解,通过实地考察,通过对建设成就的亲身体验,加强了对国情的认识和现代化建设成就的认同,坚定学习的信念。

  天道酬勤,自立自强。越来越多的贫困学生在国家资助政策的帮助下完成大学学业,积极乐观地面对现实,面对生活,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学习和工作上,用自己的力量去改变自己的命运。2002年至今我校累计帮助近万名贫困生顺利完成学业,受到了广大贫困学生的欢迎和省、市领导及教育主管部门的肯定。我校贫困生资助工作经验先后在湖北省和中南五省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会议上作了经验交流。长江日报、武汉晚报、武汉电视台、武汉教育电视台等主流新闻媒体也曾对我校的贫困生资助工作作了专题报道。

  今后,我校将积极拓宽资助途径,进一步完善贫困生资助工作。建立多元化资助服务体系,构建以生源地贷款、国家助学贷款为主要渠道,以勤工助学为主要手段,以奖学金为激励方式,以助学基金、学费减免等为辅助措施,以“爱心驿站”等服务机构为保障的学生资助管理体系;开展对贫困生的心理辅导及“自救”教育。特别要使贫困生自强、自立,把学校、社会的关怀和温暖化为努力学习、报效祖国的动力,以良好的成绩和过硬的本领回报社会。学校还将逐步拓展思路,更好的将资助与教育结合起来,引导贫困学生成长成才,助他们的梦飞得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