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大学高度重视资助工作信息化探索,作为国内首家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的高校,学校积极探索“云中苏大”覆盖下的“大学工系统”建设,通过搭建精准资助信息化平台、建立科学资助认定体系、创新“无感知”精准资助模式、构建“一生一策”资助育人矩阵,不断提高学生资助信息化水平,提升发展型资助育人成效。
一、新时代智慧资助之历史方位
(一)政策依据
苏州大学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构建学校全员参与、各部门配合、各教育教学环节统筹协调的资助育人机制。同时,积极响应教育部党组“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要求,探索“云中苏大”覆盖下的“大学工系统”建设,推动学生资助工作数字化转型,“数字+资助”新形态已初具雏形,有力推动了精准资助等工作提质增效。
(二)全新的历史方位
在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国家战略明确要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基础上,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在这个关键时期,资助育人工作也面临新机遇新挑战。主要表现在:资助对象从“绝对贫困”延展至“相对贫困”;资助内涵从“助学帮困”拓展至“全面发展”;资助方式从“传统输血”升级至“精准感知”。
二、新时代智慧资助之苏大模式
结合资助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苏州大学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育人作为资助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资助工作与铸魂育人一体化、资助工作队伍专业化、资助工作平台信息化”,系统设计学生资助工作由保障型向发展型延伸拓展的“苏大模式”:苏州大学以“铸魂逐梦”工程为统领,构建“精准识别、精准认定、精准规划、精准施策、精准追踪”的五位一体精准资助育人体系,遵循“四清六明”的工作原则,创新“无感知 不评议”精准智慧资助模式,构筑“以学生为中心”发展型资助育人体系,助力学生全面发展、全面成才。
(一)精准认定,实现资助对象的智慧锁定
一是开展新生入学调研。学生入学前,依托“云中苏大”的“迎新系统”完成学生家庭经济情况信息收集。结合学生资助管理信息系统,将资助系统与政府的民政系统、扶贫系统、残联系统等部门实现数据对接,系统直接比对出原建档立卡家庭子女、低保家庭子女、孤儿、残疾学生等结果,及时发现有资助需求的学生,尽早锁定重点关注目标人群。
二是建立困难学生档案。学生入学后,依托“智慧学工系统”开展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扎实做好“一谈二采三访”的认定机制。“一谈”是指辅导员及班主任深入教室、班级、宿舍和社区,做到谈心谈话全覆盖,准确掌握学生基本情况、兴趣爱好、家庭初步情况,了解家庭突发变化及困难,科学研判学生在校表现。“二采”是指采集学生档案基础信息、日常消费信息,通过“云中苏大”“智慧学工”等系统抓取宿舍进出数据、一卡通消费习惯等,同时及时掌握每位学生的经济困难变更、资助贷款、欠费缴费、勤工助学等信息,细化困难学生认定标准,建立全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档案。“三访” 是院系通过与周围同学走访调研、家庭寻访和地方调查访问,多渠道、多途径核实学生提交相关信息的真实性。每年利用假期开展全覆盖的家庭走访。通过实地走访、电话联系等方式,深入学生家庭,详细了解学生家境和实际困难,提供精准服务。
(二)精准识别,落实帮扶依据的靶向定位
一是出台责任承诺制度。针对困难学生认定环节中可能出现的“伪贫困生”现象,学校依据“四清”原则,出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社会责任承诺制度”。在学校“智慧学工系统”中进行经济困难认定时,学生须通过浏览签署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社会责任承诺”相关条款方可完成认定。学校将学生资助与诚信教育、感恩教育、励志教育紧密结合,有效督促学生遵守契约精神,倡导经济困难学生约束日常消费行为,引导学生投身公益、反哺社会,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是动态分析个人画像。“云中苏大”覆盖下的“智慧学工系统”,打通了学工、教学、招生、后勤等多个部门的业务系统,抓取、捕捉学生的课堂表现、请假办理、科研竞赛等学业行为;宿舍进出、一卡通消费、荣誉与失范行为等生活行为;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竞赛参与等实践行为;及时更新学生奖助学金、学费减免等数据,对学生个体的学业发展、生活情况、行为习惯等进行全程追踪、详细记录及科学评价,为学生进行个人画像。“云中苏大”通过动态的学生“个人画像”,挖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消费、作息、社交等行为特征,全面、系统掌握学生基本情况,在评议判断的基础上进行二次识别,提升困难认定的精准度,确保经济困难学生应助尽助。
三是提前研判科学预警。“云中苏大”发挥预警功能,通过精准甄别和研判学生需求与帮扶类别,在学生最需要的时刻提供个性化的帮扶,在学生行为出现偏差时给予及时的提醒与纠偏,实现全过程育人;通过学生数据的动态跟踪和分类管理,对经济困难学生出现学业、心理等异常情况及时进行分析研判,并做好风险预警评级,第一时间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避免校园突发事件的发生;通过将经济困难学生群体与心理困难学生群体对比分析,筛选出“双困生”,作为关注的重点对象,切实对其进行情绪疏导和心理援助,实现“扶志”与“扶智”双向并行。
四是创新“无感知,不评议”动态应急资助模式。学校采用助学金与临时补助相结合的方式,依托“云中苏大”平台的实时共享,从不同维度对经济困难学生进行群体分析,为判断不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所需补助情况提供数据支撑。在保障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基本需求的基础上,学校聚焦重要时间节点,发放加餐券、寒衣、返乡补贴、流量补贴、疫情补贴、就业补贴等专项补贴,精准满足学生发展需求,彰显人文关怀,最大限度地实现学生全面发展。学校对遭遇突发性重大困难的学生,开展应急资助,推动资助方式兼具“标准化”和“定制化”。
(三)精准规划,落实困难学生群体的分众化教育
结合困难学生群体的困难类型、困难等级以及实际情况,学校围绕“个性化、规范化、精细化、系统化”要求,强化分众化教育实践,按年级开展“适新立志”“固本强基”“攀峰攻坚”“奋进远航”等四项行动,精细服务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四)精准施策,有效提升全面发展的育人实效
一是分门别类。针对经济困难学生,学校将其进行分类帮扶,将他们按照学业困难、心理困难、学业困难等不同类型,结合他们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等,坚持“六明”原则,创新“显性+隐性”“家+校+社会”帮扶方式,构建立体化教育帮扶体系。
二是精细帮扶。学校对经济困难学生按上述三种类型精细帮扶,一是针对学业困难学生群体,实施目标引领、学业帮扶、心理疏导、道德浸润、精神支持;二是针对就业困难学生群体,实施目标引领、就业观培育、核心竞争力培养、求职技能指导、精神支持;三是针对心理困难学生群体,实施构建发展目标引领、辅导员人文关怀、体心融合教育实践、“家—校—医”协同、全天候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体系建设等“五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帮扶体系。
(五)精准追踪,确保资助育人举措落地生效
学校通过遵循资助工作落实是否到位和资助育人成效是否到位“两个是否到位”原则确保资助育人举措落地生效。
一是针对资助工作落实是否到位,学校资助中心带队深入所有二级学院,通过与辅导员、受助学生群体开展调研、座谈等方式,深入了解工作的开展情况;通过与受助学生群体的家庭、所在地进行电话访问、实地家访等方式,了解资助工作开展的精准度和有效性。
二是针对资助育人成效是否到位,一方面学校考量学生群体的高质量发展情况,包括入党入团情况、学业情况、高质量升学情况、就业情况、综合素养情况等;一方面学校追踪受助学生毕业后工作情况、生活开支情况、用人单位评价情况等。
三、精准资助,综合育人
一是成长陪伴协同育人。学校实施“成长陪伴计划”落实精准施策的全局性举措,成立由1113名导师与1228名导生组成的“德政导师、学业导师、生活导师”的陪伴队伍,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习、科研训练、创新实践等方面给予学生专项引领和全过程陪伴。陪伴队伍从“思想引导、学业指导、心理疏导、生活辅导”等四方面陪伴学生成长,发挥需求满足、思想纠偏、目标引领、动力激发的作用。学校还制定《苏州大学本科生“成长陪伴”工作考核办法》,进一步健全“成长陪伴”工作评价体系,提升成长陪伴的实效。2022年9月29日,《人人都是学生成长“陪伴者”》获中国教育报头版头条报道。
二是榜样引领支持发展。学校以生涯规划教育为主线,建设学生发展支持中心,针对成绩优异的困难生,加强考研深造志愿填报、面试技巧等策略指导,帮助其考取心仪大学。针对学业落后的困难生,学校还通过结对学生党员,长期规律开展课业辅导,帮助其顺利完成学业。与2021届相比,2023届全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本科生升学率从34.7%上升到36.5%,学生培养质量发展明显提高。
今后,苏州大学将继续紧扣“精准资助,综合育人”,不断“强化保障,促进发展”,不断推进新举措,努力取得新进步,让学生资助惠及更多的受助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