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  地方 > 正文

南京邮电大学:探索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奖励激励全覆盖新模式

发布时间: 2024-10-25 最后更新时间:2024-10-25 【大】 【中】 【小】 访问量: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聚焦党的二十大提出的“完善覆盖全学段学生资助体系”要求,着力建设“物质帮助、道德浸润、能力拓展、精神激励”有效结合资助育人长效机制,根据江苏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推进发展型资助育人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南京邮电大学发布《关于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发展型资助育人奖励激励制度的实施意见(试行)》文件,在以资助过程培育人、以奖助政策激励人、以项目活动引领人等方面构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成长奖励制度全覆盖”育人机制,不断提高资助育人水平,全面推进发展型资助“六个全覆盖”,建立“嵌入式”“个性化”“菜单式”奖励激励机制,实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奖励激励体系全覆盖,助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以现有评奖评优项目为依托,针对帮扶对象实施“嵌入式”奖励激励

依托学校现有的奖学金项目,积极推动将发展型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奖励全覆盖“嵌入”各类奖学金项目中,除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之外,目前南京邮电大学奖学金项目以及荣誉类奖励项目主要有校院两级,校级项目有最美大学生(年度人物)、校长嘉奖令、优秀学生、学校奖学金、企业奖学金、创新标兵、创新创业竞赛、军训标兵、优秀团员、优秀社团干部、社会实践先进个人、体育类竞赛、文艺类竞赛等,院级奖学金项目以及荣誉类奖励项目有企业奖学金、积极分子、院设奖学金、学院年度人物等。学生工作处以学生发展支持中心平台为依托,会同各部门在同等条件下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优先纳入相应的奖学金和荣誉表彰评选条件。

二、以“甘霖奖学金”项目为抓手,针对帮扶对象实施“6+N”个性化奖励激励

为纪念南京邮电大学办学发源地——山东省莒南县东甘霖村,有针对性地帮扶和激励全体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茁壮成长,根据《南京邮电大学关于加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发展型资助育人工作的意见》(校学发〔202352号),针对帮扶对象设立发展型资助育人“甘霖奖学金”项目。“甘霖奖学金”按照“6+N”的类型进行评选和奖励,具体如下:

(一)6种专项奖励类型

1. 社会工作类。积极参加学校、班级的各类集体活动,热心为同学服务,工作踏实,办事认真,积极主动,实事求是,勇于创新,以身作则,表现良好。

2. 精神文明类。爱党爱国,品德优良,见义勇为,乐于助人,在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维护校内外治安、社会稳定、民族团结以及抗灾救灾等方面表现良好。

3. 业学习类。学习态度端正,学习进步明显,在学风建设活动中表现良好,能够在本班级同学中发挥积极作用。

4. 志愿服务类。坚持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在重大活动中积极报名,每学年能够完成120小时的志愿服务时长,在校内外各级各类志愿活动过程中表现良好。

5. 文体艺术类。积极参加早操等体育锻炼活动,积极参加校内外各级各类文艺比赛、体育竞赛,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面提升综合素养,在德育、美育、体育建设中表现良好。

6. 创新创业类。努力拼搏,积极进取,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和协作精神,积极参加校内外各级各类创新创业活动和竞赛,并取得一定成效。

(二)N种个性化奖励类型

根据学生自身特点,由班级评审小组在日常工作中发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表现良好,由学院设定个性化的奖励内容,报学校后统一奖励表彰。

“甘霖奖学金”项目按学年进行评审,同一学年内各类奖项互不兼得,“甘霖奖学金”与学校原有“嵌入式”各类校级以上奖项和荣誉互不兼得。

三、以素质提升项目为载体,针对帮扶对象实施“菜单式”奖励激励

针对发展型资助育人帮扶对象经济困难叠加学业、成长、升学、就业等方面困难的情况,把握学生发展关键节点、关键环节实施素质提升专题帮扶项目,在学校常规素质提升育人项目的基础上,为帮扶对象提供“成长帮扶菜单”,构建物质帮助、道德浸润、能力拓展、精神激励有效融合的资助育人长效机制。

1.“柚学小队”项目。针对存在学业困难的帮扶对象开展学习辅导,每学期征集学习成绩优良的帮扶对象与学业困难的帮扶对象开展结对帮扶活动。

2.育人勤助协会学生社团项目。依托学校育人勤助协会,以帮扶对象为主体组成以自立自助、互帮互助为理念的学生社团,通过社团开展系列主题活动,为帮扶对象提供素质成长的锻炼平台和机会。

3.“思源之旅”项目。针对获得企业奖助学金的帮扶对象开展走访捐助企业活动,带领帮扶对象走进企业、感受企业精神、企业文化,开展感恩教育和社会责任感教育,帮助帮扶对象开拓眼界、提升职业规划意识和能力,每年选取部分捐助企业开展。

4.“宏志助航”项目。针对有求职困难的帮扶对象开展求职能力专项培训,培训内容包含求职政策、求职简历设计、面试技巧、校友经验分享、名企体验等内容,每年求职季定期开展。

5.“基层就业帮扶”项目。每年通过政策宣讲会、经验交流会和谈心谈话等方式鼓励帮扶对象到基层就业,为参加“西部(苏北)计划”的帮扶对象给予每人每年4400元专项补助。

6.“研途有我”项目。针对选择考研的帮扶对象,提供每人2000元考研培训专项资助,并有针对性开展考研经验分享、考研学习指导等行动。

7.“海外研学”项目。针对帮扶对象开展海外研学专项资助,学校与马来西亚理科大学签订合作协议,每年资助部分应届本科毕业生到马来西亚理科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主要资助对象为符合相关申请条件的帮扶对象。

除以上项目外,学校将针对帮扶对象的成长过程中的实际需求,及时探索实施其他发展型资助育人奖励激励项目。各学院应根据学院和帮扶对象的实际情况,开展具有学院特色的奖励激励项目。通过构建校、院两级发展型资助育人奖励激励体系,最终实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奖励激励全覆盖。

通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发展型资助育人奖励激励制度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学校将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安全友善、资源可及、解决急难愁盼问题的成长环境,着力培养受助学生自立自强、诚实守信、知恩感恩、勇于担当的良好品质,使之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