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  地方 > 正文

大连外国语大学探索构建“12345”资助育人模式 全面助力学生成长成才

发布时间: 2025-01-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1-08 【大】 【中】 【小】 访问量:

近年来,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推进精准资助和资助育人,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励志教育、诚信教育、感恩教育和劳动教育,探索构建了“12345”学生资助育人模式,即一个聚焦,二个抓手,三个结合,四个机制,五个工程,全面助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成长成才。

    一、基本情况

    学校加强资助工作顶层设计,按照“经济帮扶、精神引领、能力提升”的工作方针,探索构建“12345”学生资助育人模式,不断创新“三化三心五教育”资助育人体系,以资助育人为目标,以认定精准为前提,以需求精准为导向,以帮扶精准为核心,坚持规范化、人性化、精准化三个原则,安心、暖心、贴心服务保障,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励志教育、感恩教育、诚信教育、劳动教育,大力培养学生爱党爱国爱校意识,厚植爱国主义情怀,积极引导学生服务人民,奉献国家。

二、特色做法

(一)一个聚焦——聚焦学生资助工作终极目标

学校从工作机制、制度建设、资金保障、信息化建设等多方面加大对学生资助工作的支持力度,确保实现“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的庄严承诺,并将资助工作的终极目标定位在“培养受助学生成为有知识、有能力、自立自强、诚实守信、知恩感恩、勇于担当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两个抓手——紧抓精准资助和资助育人两项工作重点

推进精准资助和落实资助育人是开展学生资助工作的重要抓手。学校深入推进学生资助精准化,从学生资助制度化、科学化、人性化方面着眼,从资助对象认定、奖助学金评定、资助资金发放方面着手,实现了资助对象精准、资助标准精准、资金发放精准的“三精准”目标。学校切实发挥学生资助育人功效,将学生资助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在学生资助过程中引导受助学生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提升受助学生综合素质,全面促进受助学生全面发展。

(三)三个结合——坚持“扶困、扶志、扶智”三者结合

学校学生资助工作始终坚持“扶困、扶志、扶智”三者结合,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既拥有奋斗的愿望和意志,也具有扎实的知识和技能,从而斩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锁链。在奖学金评选发放环节,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成绩、创新发展、社会实践及道德品质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培养学生奋斗精神和感恩意识;在助学金申请发放环节,深入开展励志教育和感恩教育,培养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意识;在助学贷款办理过程中,深入开展诚信教育、金融常识教育和防范网络电信诈骗教育,培养学生法律意识、风险防范意识和契约精神;在勤工助学活动开展环节,着力培养学生自强不息、创新创业的进取精神和自立自主、勤劳担当的劳动意识;在基层就业、应征入伍学费补偿贷款代偿环节,培育学生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就业观和价值观。

(四)四个机制——健全物质帮扶、道德浸润、能力拓展和精神激励工作机制

学校坚持育人导向,将育人作为资助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现学生资助工作重点从保障型向发展型转变,从物质、道德、能力、精神四个方面建立资助育人长效机制,着力健全以学金和实物资助为依托的物质帮扶机制,以感恩教育工程为依托的道德浸润机制,以素质提升工程为依托的能力拓展机制,以自强励志工程为依托的精神激励机制,切实增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与新时代同心同向同行的内生动力,形成“解困—育人—成才—回馈”的良性循环。

(五)五个工程——打造资助育人主体工程

为深入贯彻落实学生资助工作总体目标,助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全面发展,学校打造实施资助育人五个主体工程,分别为资助政策保障工程、爱在大外暖心工程、诚信自强引领工程、爱心公益回馈工程、阳光成长培优工程。

一是资助政策保障工程。为了保障学生资助有序顺利开展,学校打造实施资助政策保障工程:设立学校资助工作领导小组、学生资助中心、学院资助工作领导小组、年级评议小组-班级评议小组五级资助工作模式;完善包括国家奖助学金、学校奖助学金等学生资助制度,优化“奖、助、勤、贷、减、免、补”等七位一体学生资助体系,确保财政专项资助经费、学校预算专项资助经费、社会捐资助学经费精准落实;开发业务功能全、推广应用好的信息化平台,实现困难认定,奖助学金申请、评定,勤工助学岗位申报等业务功能规范化,推动学生资助由传统资助向智慧资助转变;搭建包括纸质材料、宣传栏、微信等资助政策宣传平台,从而保障学生资助政策宣传到位、落实到位。

6d7264cdee3dcf76b9a94768629c473

78e2697d6cd3856122af008e7c7d692

学生资助政策手册及宣传海报

二是爱在大外暖心工程。为了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充分感受党、国家、学校的关怀,学校倾情打造爱大外暖心工程:开设绿色通道确保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入学;开展暖心端午、快乐中秋等节日送温暖活动,在传统节日为学生送去爱心粽子和月饼,传递学校的温暖和关爱;通过开展就业经验分享会等方式,帮助受助学生顺利找到工作;疫情防控期间,学校启动专项资助,以发放临时困难补助、爱心防疫用品等渠道帮助学生顺利渡过难关;学校爱心驿站发放爱心礼包、暖心衣物、爱心车票等,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感受到家一般的温暖。

64a617cf129df526dde5a31bcf0e37d

中秋节,辅导员深入寝室慰问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发放月饼等慰问品

三是自强诚信引领工程。为鼓励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自立自强、诚实守信、知恩感恩、勇于担当的良好品质,学校深入实施自强诚信引领工程:通过开展“助学·筑梦·铸人”主题活动、受助学生代表座谈会、国家奖学金获得者先进事迹宣传活动,激励广大学生以榜样为镜,向榜样看齐,勤奋学习、勇于实践、拼搏进取、全面发展。

85765dccdb9ebad0d19f84ea9c1ae8b

受助学生代表座谈会

四是爱心公益回馈工程。为培养学生心怀感恩、回馈社会的美好品德,学校依托爱心驿站学生实践育人平台实施爱心公益回馈工程:开展爱心传递活动,毕业生离校前将有再次使用价值的生活用品、学习用品等捐赠出来,由在校贫困学生免费领取使用,通过“爱心大礼包”“正装借用”“持卡消费”等系列服务,实现爱心传递,取得良好育人效果。

880e00cd9ab4c2e60e0b1295d8c60a5

爱心驿站

五是阳光成长培优工程。为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综合素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学校开展阳光成长培优工程:遴选组建“奋斗的青春”大学生先进事迹报告团,广泛开展典型人物先进事迹宣讲活动,积极发挥朋辈教育、示范引领效应;防疫期间,引导在校受助学生合理安排学习生活,积极参与适时可行、力所能及的志愿服务活动,积极参加学生文明督导队等,有效维护校园安全文明;开展模拟联合国大赛、中华传统文化知识大赛、辩论赛等活动,帮助学生开阔视野、提升专业水平。

e70ee12d69de15c5435d07fad8adea6

“奋斗的青春”大学生先进事迹报告团

三、亮点成效

近年来,学校逐渐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学生资助工作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一是育人效果显著。我校学生国家奖学金、省奖学金获得者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所占比例达到23%21%;受助学生陈宇当选全国学联第二十七次代表大会正式代表,多名受助学生考取或报送至名校攻读硕士研究生、遴选为外交部定向培养人、服务国家西部计划;多名受助学生荣获辽宁省华育大学生年度人物、省市优秀毕业生、大连市十佳自强之星等荣誉称号。二是社会影响广泛。学校资助工作曾被教育厅等省级媒体报道;202111月学校资助工作顺利通过全省核查,核查结果优秀;疫情期间多名受助学生积极参与抗击疫情志愿服务工作,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好评;20224月疫情期间,学校召开资助育人工作会议,《“资”学生所需 “助”共战疫情》被辽宁高校思政公众平台刊载,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和赞誉。

26a0d93e19c316fb851881b2c011804

《“资”学生所需 “助”共战疫情》被辽宁高校思政公众平台刊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在“12345”学生资助育人模式下,学校将继续以精准资助和资助育人为抓手,以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成长成才需求为导向,围绕“资助精细化、方式多样化”做好精准资助,围绕“资助各个环节、学生价值观塑造、优良品质养成和精神培育”做好资助育人,将受助学生培养成为有知识、有能力、自立自强、诚实守信、知恩感恩、勇于担当的新时代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