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  地方 > 正文

精细化资助学生值得称道

发布时间: 2020-03-25 最后更新时间:2022-08-26 【大】 【中】 【小】 访问量:

为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渡过疫情难关,湖南要求各地各校马上启动春季学期助学金发放工作,3月底前将高校国家助学金、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中职国家助学金、义务教育生活补助、学前教育入园补助金发放到位,并特别指出“疫情导致的困难学生”外,还对“本人或直系亲属感染新冠肺炎的学生”以及对资助对象的档次和动态调整进行了强调说明,这让刻板的政策性规定充满了温情,也使资助工作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教育部、财政部曾联合发出《关于认真做好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求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要“实行民主评议和学校评定相结合的原则”,意味着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有法可依”。但是,在实际执行的过程中,个别管理部门和高校存在隐私泄露、忽视学生情感需求等问题。

其实,奖助学金并不仅仅是简单的经济帮扶,而是同时具备资助和育人双重功能,资助是奖助学金设立的最直接的目的——以经济扶助形式去缓解、减弱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面临的经济压力,但资助如果不考虑社会环境的变化和个体生活场景的变迁,一味只用事先设计好的冷冰冰的框框来操作,恐怕就会使真正需要帮扶支持的学生无法得到救助,而且会让资助政策丧失育人的价值。正因如此,湖南省针对性的资助政策赢得了舆论的关注和称赞。资助工作的规范化、程序化、制度化与人性化、个性化、科学化并不矛盾,恰恰是动态化的调整和对贫困者现实的个性化识别,才使我们的资助政策在充满人文关怀的同时,担负起了育人的使命。

资助制度的执行必须讲究方式和方法,我们不能只关注奖助学金的资助功能,而弱化乃至忽视奖助学金本身还具备的“育人”功能。精细化资助困难学生、动态化调整资助对象、全面关照可能出现的贫困者……这一切启示各级各地政府和各高校应把人文关怀作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的核心理念,正确认识和处理人文关怀与制度规范的关系。尤其是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要充分考量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感受和实际需要,给予困难学生充分的关爱,把经济资助与心理帮扶、学习激励统一起来,全面提升和增进育人效果。


 (来源:《中国教育报》 作者:河南信阳师范学院  朱四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