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  中央部属高校 > 正文

北京交通大学基于“六大特色计划”加强发展型资助育人实践

发布时间: 2024-06-14 最后更新时间:2024-06-27 【大】 【中】 【小】 访问量:

北京交通大学历来高度重视学生资助工作,不断健全完善“奖、助、贷、勤、补、偿、育”七位一体资助模式,以育人为根本、以需求为导向、以服务为发展,回答好“谁来做”“做什么”“如何做”“做到什么程度”“如何评价”的时代资助问卷,探索形成了适合学生多元发展的“六大特色育人计划”,对受助学生进行德育、体育、美育和劳育等全方位帮扶,为全面提高学校育人质量提供坚实保障。

以情感人,实施“惠民吧”关怀计划。开通绿色通道热线和一站式服务,通过在入学前开展“困难学生走访慰问”、在入学时给困难学生发放“爱心大礼包”、在寒暑假给返乡学生发放交通补助,面向留校困难学生开展新春喜乐会,在就业季给毕业生发放就业补助等,不断丰富资助形式,开展“惠民工程”,提高学生获得感,推动情感关怀育人。以2023年迎新季为例,学校打造“爱心小超市”小程序,困难新生可以在菜单中自主选择物资,实现定制化和针对性的“点对点”帮扶,在学生心中种下感恩的种子。

以文化人,实施“智慧树”学习计划。通过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厚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诚信感恩文化氛围,培养受助学生的人文情怀,以学党史、辩论赛、情景剧、“助学·筑梦·铸人”征文等系列活动推动文化浸润育人。学校近两年陆续开展了“红心有约”红色励志观影活动、走进国家大剧院、“粹空间”传统文化生活馆等活动,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陶冶学生的艺术情操、 生的视野眼界。

以才塑人,实施“金种子”赋能计划。开设包括演讲口才、瑜伽舞蹈、宣传运营、健康管理、化妆礼仪、茶艺剪纸、摄影摄像、英语口语等丰富课程,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参加的学科竞赛、专业认证考试、外语能力考试、各类人文素质培养、专业技能培养、就业能力提升等方面进行赋能,培养“内在”的社会责任感和服务他人、回报社会的感恩意识,提升“外在”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精准帮助学生“入好门、走好路、学好业、成好才”,形成“解困—育人—成才—回馈”的良性循环。

以劳育人,实施“追光吧”公益计划。发挥学生自强社学生社团组织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发展”能力,将资助育人融入校园活动和各项主题实践中。选聘国家奖助学金获受助奖学生为资助宣传大使,利用寒暑假回到家乡开展学生资助政策宣讲。设立食堂文明就餐岗、学生公寓秩序岗、安全文明出行岗等,举办“善行100”爱心包裹劝募、“旧书圆新梦” “唤醒交大”爱心助力等多项公益活动,鼓励更多的学生加入到公益计划中来。

以志达人,实施“奔跑吧” 展翼计划。搭建和优化实践育人平台,专项设立资助主题社会实践,组织困难学生开展红色教育、扶贫调研、研习交流等实践活动。优先资助和支持品学兼优的困难学生参与海内外游学交流项目、创新创业培训、创新实践项目,提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国际化视野和拓展性思维,培养更多具有综合竞争力的创新型人才。

以范导人,实施“青年说”思源计划。深化自强之星、国家奖学金获奖学生校园巡讲、少数民族学生成长论坛等活动,深入挖掘、大力宣传受助学生典型,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自强有榜样。开展优秀受助毕业学生成长报告会、退伍大学生士兵事迹报告会,传播“好声音”,传递“正能量”,强化资助育人成效。

“六个特色计划”积极立足学校教学、实践、场地等阵地资源,探索学生喜闻乐见的丰富形式,推进学生参与育人活动的自主性,实现了既在经济上帮助学生,更在精神上培育学生、在能力上锻炼学生的育人实效。学校资助育人的影响力不断扩大,为破解困难学生“如何界定成才”“如何培养成才”“如何延续成才”的难题提供了生动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