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财经大学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始终秉承“以生为本”的理念,多措并举,积极引导、激励学生到基层建功立业,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促进学生在祖国需要的地方展现青春作为、彰显青春风采、贡献青春力量。
一、聚焦顶层设计,注重激励引导
全力推进国家政策落实。学校积极落实《关于优化调整稳就业政策措施全力促发展惠民生的通知》要求,引导鼓励更多毕业生赴基层就业。学校坚持奖助与育人并举的激励引导机制,落实落细国家基层就业政策,修订并完善《西南财经大学学生表彰奖励办法》《西南财经大学毕业生基层就业、自主创业奖励办法》《西南财经大学毕业生基层就业学费补偿和国家助学贷款代偿工作管理办法》,构建了“奖、助、贷、勤、免、补、偿、减、保”九位一体资助体系和“思想引领、培训指导、校地合作、激励政策、看望校友”五位一体基层就业体系,以制度、体系保障支持学生基层就业和创业,引导和鼓励毕业生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积极到基层建功立业。学校基层就业学生逐年增加,2024年赴基层就业毕业生达6%,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大力提供资金支持保障。学校全方位、多层次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激励并保障学生积极投身基层建设与发展。强化奖金激励制度,对选调生和前往西部地区基层单位就业的学生,提供一次性6000元的奖励。对在新疆、西藏等边远地区基层就业的学生,奖励金额达8000元。实施灵活资助策略,学校对参与“西部计划”“三支一扶”等基层项目的毕业生,根据其实际服务年限,每年发放3000元的奖励。对于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特别设立了2000元的额外专项补贴。学校对基层就业的学生实行学费补偿国家助学贷款代偿。资金支持保障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2023年,学校奖励了305名在基层就业或自主创业的学生,发放学费补偿国家助学贷款代偿资助金132人次,累计发放金额达277.5万元。2024年,学校继续加大支持力度,第一批基层就业与自主创业奖励已惠及169名学生,奖金发放总额93.1万元。为学生投身基层工作提供了坚实的后盾。
强力突显荣誉表彰导向。学校精心构建以典礼为载体的育人体系,深植基层就业理念,激励学生投身基层建设。邀请在基层发光发热、成为行业典范的毕业生典型参与开学典礼、毕业典礼、国家奖学金颁奖典礼等仪式,分享基层就业的初心使命和成就故事。学校设立了多层次荣誉体系,对前往基层就业的优秀毕业生颁发校级优秀毕业生证书,并推荐参选省级优秀毕业生。学校授予选调生和参与基层项目的毕业生“西南财经大学赴基层就业先进个人"的荣誉称号。2023年学校推荐校友徐亚雄成功获评“全国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卓越奖”。
二、聚焦精准资助,注重数“智”赋能
精准宣传资助政策。学校构筑线上全媒体、线下多渠道立体式宣传矩阵。精心制作资助宣传手册,随同录取通知书寄给新生,召开入学教育资助主题班会,学生入学即能详细了解资助政策;利用学校报纸、广播、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媒体,开展资助政策宣传,深入挖掘并宣传服务基层的典型人物和先进事迹;组织辅导员利用暑假时间,通过实地走访和电话家访的方式,深入学生家庭,面对面地宣传国家资助政策,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了解并享受到应有的资助。
精准帮扶助贫。前移工作阵地,每年在新生录取后第一时间逐一对“农村单独招生计划”和“贫困地区专项招收计划”录取新生进行电话家访,“因人施策”给予资助建议,对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新生给予足额的路费补助,加强对受助学生和家庭后续跟踪帮扶。开通资助热线,及时解答学生资助问题;实施隐形补助工程,启动“因灾致困”临时困补,设立特困基金等多举措,实现困难学生精准帮扶。
精准数字联动。依托学校“智慧学工”系统,构建“智慧资助”管理体系。建立起数据集成、挖掘、分析、共享一体化的资助数据应用体系与监管体系,时时维护学生数据库,智能化、个性化提取相关数据,最大程度实现资助工作的快捷、高效、客观、公正和精准。合理应用分析基础数据、民主测评结果,确保资助对象精准认定。建立起资助工作综合数据库系统,实现学生基本信息、家庭经济情况、受资助情况、学业表现、在校生活、心理健康情况的全面和动态管理,呈现学生“知、情、意、行”图谱的精准资助画像。建立起资助信息平台微应用机制,就资助政策和奖助评选时间、流程、发放等问题,在线接收师生建言、投诉、求助、感谢、评价,实现接诉即办、未诉先办、无诉亦办。
三、聚焦实践锻炼,注重能力提升
搭建基层平台。学校积极与地方政府合作,与凉山州、宜宾市筠连县等单位签订学生基层挂职锻炼实践协议,为学生提供基层实习实践机会。2023年寒假,精心组织50余名学生前往凉山州开展社会实践。2024年暑期,学校选派16名学生赴宜宾市筠连县开展为期一个月的基层挂职实习锻炼。学生们通过实地考察和参访,深入了解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情况,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深入参与到基层治理、产业发展、社会服务等各个方面,提升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适应基层工作的能力。
打造特色项目。学校坚持需求导向,结合自身特色,打造“耕读田园”“烹饪实训”“暖冬活动”“三下乡社会实践”等特色实践品牌项目,成立由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为主的资助育人志愿服务队——ACTION筑梦队,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劳动实践锻炼和志愿服务工作,深入基层,了解社情民情、锤炼品格、磨练意志,在团队中提升沟通能力、合作精神和创新思维。
创新课程体系。学校构建“课程+思政+就业”融通式生涯教育体系,聚焦“新财经”人才胜任力,成功建设国家级就业创业金课《走向商涯:商科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指导》。校领导为赴基层就业的毕业生讲专题思政课,举行毕业生基层就业出征仪式,聘请知名专家为选调生进行岗前培训,围绕基层党政部门实习实践,基层工作实务,邀请知名企业HR辅导职业定位、简历优化、面试礼仪、面试技巧,通过案例分析、课程讲授、模拟实训等方式,提高毕业生求职能力和岗位胜任能力。
四、聚焦科研服务,注重榜样示范
科研服务赋能乡村振兴。人才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学校建立乡村振兴博士服务站,充分发挥学校的学科和人才优势,集合全校资源开展服务,切实解决地方在决策咨询、发展规划、人才引育、干部培训等方面的实际需求,将最新的科研成果转化为乡村发展的实际动力,为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支持和决策参考,推动教育资源、人才优势、创新动力、乡村产业的深度融合与协同发展,高质高效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朋辈示范激发基层激情。为增强毕业生到基层的信心,学校围绕基层就业毕业生,编制印发《基层就业政策指南》,邀请在基层就业的优秀校友分享感悟,充分发挥榜样示范带动作用,鼓励毕业生走向基层、建功基层,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伟业奉献青春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