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10月12日上午10时举行新闻发布会,会上,财政部副部长郭婷婷回答新京报记者提问时表示,将会同相关部门从奖优和助困两方面,分两步调整完善高校学生资助政策。其中,2024年国家奖学金奖励名额将翻倍,同时提高本专科生奖学金奖励标准。目前,我国已建立政府主导、学校和社会积极参与的全方位资助体系,主要包括国家奖学金和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学费减免、生活补助、勤工助学等政策。2023年,全国财政投入932亿元,资助普通高等教育学生4530万人次;通过财政贴息等政策,支持银行发放国家助学贷款700亿元。
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教育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之基。我们要建成的教育强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应当具有强大的思政引领力、人才竞争力、科技支撑力、民生保障力、社会协同力、国际影响力。
今年奖助政策的进一步优化,充分表明党和政府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是国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是适应时代发展需求,一体化推进教育、科技、人才的重要举措,是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激励和帮助学生成长成才以及传递社会关爱的重要举措。
通过奖优助困相结合的方式,可以激励更多优秀学生努力学习、追求卓越,同时帮助更多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勇敢追逐个人梦想,立报国强国大志向、做挺膺担当奋斗者。
国家奖学金在奖学励志体系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激励作用更是广泛而深远。首先,国家奖学金是一项国家级荣誉,由中央政府出资设立,用于奖励特别优秀的高校学生,在多数高校和奖学金体系中,被视为最高荣誉和最高奖项。这一荣誉不仅代表了学生在学术上的卓越成就,更体现了国家对优秀人才的认可和重视。其次,它起到了很强的示范和激励作用,国家奖学金的获得者通常是在学习、科研、社会实践等德智体美劳全方面表现突出的学生,他们的成绩和荣誉能够激励其他身边同学奋发图强,努力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促进全面发展。
新政策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本,力度是空前的,可以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与创造力,也反映出国家对于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是教育领域的重大利好举措。从短期看,一是可以吸引更多优秀学生投身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为国家的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二是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让学生更加专注于学业,追求卓越,从而培养出更多具有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将成为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力量。从长远看,一是可以强化教育公平,不仅有助于推动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缩小城乡、区域间的教育差距,还能激发全社会的教育活力,为教育强国建设奠定坚实基础;二是使得国家奖学金在奖助体系中的头雁牵引作用更加巩固和突出,有助于培养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今年,国家奖学金不仅在奖励标准上有大幅提升,更在名额上翻倍,作为高校要做好“两个主动”:第一,要主动去适应这些政策的优化,加快学校奖助工作相关制度以及流程的修订和调整,让好政策早落地,让学生早受益;第二,要主动抓住并发挥好奖学金的育人牵引功能,把好事宣传好,把好事办好,确保资金及时、足额发放到学生手中,以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成长成才和高等教育事业的长远发展。
一直以来,北京化工大学秉持“不让一名北化学子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去平等成才的机会”的工作理念,始终从学生需求和发展的角度出发,将育人作为资助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构建起了“一体两域五系统”的资助育人体系。“一体”即资助育人工作体系,“两域”分别为经济型资助领域和发展型资助领域,经济型资助领域让学生“挺胸抬头”,学校构建起了国家助学贷款为基本帮困渠道,勤工助学为重要手段,奖助学金为激励方式,学费补偿贷款代偿、学费减免和困难补助为辅助途径的“奖、助、贷、勤、减、补”六位一体联动的工作系统;发展型资助领域让学生“登高望远”,打造包含拓航、春雨、筑梦计划的“三助力”家困生能力锻炼提升系统。“五系统”包括家庭经济困难认定系统、联动经济资助系统、信息化资助工作系统、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能力锻炼提升系统、价值观教育引导系统。
在注重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实际需求同时,从思想引领、学术发展、实践锻炼、国际视野、就业创业等方面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安心学业护航、成长成才引航、职业发展助航,切实提升资助育人工作实效,不断强化资助育人的科学化规范化,全面助力学生成长成才。
北京化工大学注重资助信息化建设,建立了学生资助信息化的“一体系、一系统”。第一,构建起了“掌上资助信息一体化”体系,利用企业微信、网上办事大厅等平台,形成了基于网络化、一站式、精准帮扶等特点的资助管理体系;第二,打造了“学生资助一张表”系统,资助管理人员和学生通过手机端或者网页,可以看到学生从入学“绿色通道”到助学贷款、从临时困难补助到奖助学金等所有资助信息,进一步强化了资助信息的精准度、快捷性和人性化。与此同时,学校也十分重视信息和数据安全,结合企业微信实名认证、校园内网登录等方式,确保资助信息的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