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在全校学生中开展“砺心、励志、力行”系列帮扶教育活动,活动以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为主要对象,分为心理素质教育、励志教育和感恩回馈教育三个版块,三位一体的扶助体系在给予学生物质帮助的同时帮助他们顺利成长成才,在学生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以砺心教育为先导,帮助贫困学生树立良好心态,摆脱自卑心理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尤其是刚刚进入大学的新生,不仅面临着由于经济状况不好而带来的生活困难,还面临着由此带来的心理压力,使他们产生了许多心理问题,如自卑自闭、缺乏自信、焦虑紧张等。他们不仅需要物质上的帮助,更加需要心理上的帮助。北京师范大学以砺心教育为先导,在新生入学之初就在院系层面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档案》,督促各院系详细掌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情况,并给予特别的关注。举行多场讲座,邀请学生中自强自立的楷模,讲述在学习生活中克服困难最终成才的先进事迹。心理咨询中心的老师还组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做专门的团体心理辅导,通过不同的项目来训练学生自我认知、思维创新、团队合作的能力,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砺心教育活动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摆脱了自卑心理,树立了积极进取的人生观,拥有了健康的心理素质,使他们更好的融入集体,为顺利度过大学生活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以励志教育为基础,帮助贫困学生树立远大目标,提升内在动力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大学中属于弱势群体,由于条件制约他们在学业、家庭、经济和就业方面的压力更大一些,他们中的很多人缺乏远大的目标和学习的动力,大大限制了自身发展。针对这一情况,北京师范大学开展了多项以励志为主题的教育活动。每学年开学之初,学校组织获得过国家奖学金的优秀大学生与通过绿色通道入学的家庭经济困难新生爱心结对,帮助解决新生在生活和学习上的困惑,并通过优秀学生不懈奋斗的经历鼓励影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校还多次举办“京师企业家校友高峰论坛”、“成功校友创业讲座”、“与校友企业家面对面”等讲座交流活动,邀请在校期间战胜贫困最终创业成功的校友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做讲座,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树立艰苦奋斗意识、提高素养,掌握创业技巧,对他们的大学生涯规划给予了很好的启发和指导。励志教育使广大家庭经济贫困学生了解到家庭出身是不能选择的,但是可以勇敢地面对和挑战命运,最终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大大增强了学生们热爱生活、热爱学习的精神动力。
三、以力行教育为落脚点,帮助贫困学生树立感恩心理,积极回馈社会
当前,随着资助项目越来越多,在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中涌现出了一大批品德高尚、自强不息,用自己的实践行动来回报社会的优秀学生,但也出现了许多缺乏感恩意识的不和谐音符。因此,北京师范大学把感恩教育作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并且积极为学生实践活动提供平台,使他们的感恩心理能够转化成社会公益活动,身体力行,以实际行动积极回馈社会。北京师范大学对于常规资助项目建立相应社团,每年获得资助的学生自然成为社团成员,社团根据自身不同特点定期开展支教、义务讲解、心理素质拓展等公益活动,学校每年为社团提供活动经费,最大力度支持社团开展活动。学生在公益活动中体验到了帮助他人的快乐,开拓了人际交往范围,锻炼和提高了自身的素质和修养,为以后走上社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实践中激发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战胜贫困的内在动力和积极性。正如一位受助学生所说的那样:“我们在接受别人资助的同时也体会着帮助别人的快乐,无论是在校还是毕业以后,我们都会把资助人的精神继承下去,尽我所能的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健康成才寻求出路任重而道远,北京师范大学在通过物质资助减轻学生经济负担的同时,也通过“砺心、励志、力行”三位一体的帮扶教育体系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从而使之树立直面困难的信心和品质,让自强自立成为他们的自觉意识和行动,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积极主动地融人到同学当中,并以其顽强的意志和勤奋刻苦的精神带动大家,共同营造高校求真求善、互帮互助、平等和谐、健康向上的良好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