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引导和鼓励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西南交通大学通过强化“三点”,即找好切入点、站稳制高点、把握关键点,切实做好毕业生基层就业补偿代偿工作,使该校2011年获得补偿代偿资格的毕业生人数比2010年增长177%,比2009年增长926%。
一、找好切入点,做好代偿政策宣传工作。
(1)宣传机制规范化:牢牢把握每年6月和9月毕业生就业高峰节点,根据组织动员、政策宣传、材料申报等不同环节,明晰宣传主体责任,建立高效的宣传机制。(2)宣传内容体系化:从利于政策宣传和理解的角度出发,初步建立了涵盖政策解读、知识问答、典型案例的毕业生基层就业补偿代偿政策宣传内容体系。(3)宣传方式多样化:坚实信息化平台建设,构建了网络和园区为主阵地、信息员和平面媒体为有益补充的信息宣传网络。
2012年,该校印制“基层就业补偿代偿申请温馨提示”6000余份,举办十余场专题政策宣讲会,依托学生园区、自然班级、信息员等载体,通过口口相传、平面媒体辐射等形式,形成了多渠道、多角度、点对点、面对面的信息传输格局,使毕业生受众面达100%,确保基层就业代偿政策深入人心。
二、站稳制高点,响应国家基层就业号召。
该校出台《西南交通大学关于鼓励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实施意见》、设立面向西部和基层地区的毕业生奖学金,通过政策引导,号召广大毕业生扎根基层、甘于奉献、艰苦奋斗,将所学知识技能应用到国家最需要的地方。该校2011届毕业生中,面向基层和西部就业的学生超过毕业生总数的50%,共有50余名毕业生得到学校专项奖学金资助。
三、把握关键点,提高代偿材料申报质量。
(1)制定了《西南交通大学毕业生学费补偿和国家助学贷款代偿实施细则》,从制度层面完善了“学校-学院-毕业生”的三级质量监控体系,实施了“目标统一、责任明晰、相互配合”的流程化管理模式,突出毕业生、学院、学校在各个环节中的责任主体作用。(2)按照毕业生主要就业方向收集整理代偿经典案例,为毕业生材料申报、学院和学校材料审核提供参考依据,切实提高代偿申报工作的专业化、精细化、科学化水平。(3)将“代偿毕业生成才典型宣传和就业质量跟踪调查”列入学生资助工作研究重点,通过对历届毕业生的走访、电访,逐步建立毕业生代偿绩效评价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