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  中央部属高校 > 正文

青春心向党 建功新时代——记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李云海(东北林业大学)

发布时间: 2021-08-18 最后更新时间:2022-08-19 【大】 【中】 【小】 访问量:

2021年2月25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东北林业大学校友李云海获评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光荣地参加了表彰大会。

考入东林,结缘西藏

2003年,来自黑龙江集贤县的一名贫寒学子李云海考入了东北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同时他还有一个特殊身份——“西藏定向生”。

“西藏定向生”政策,是指普通高等学校通过高考填报志愿的形式招收培养非西藏生源,学生和西藏自治区政府及相关高校签订有效合同,并在毕业后定向西藏就业。政策实施十余年来,由中国农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等13所高校每年从内地应届高中毕业生中招收定向生,持续稳定地为西藏培养专门人才和后备干部。

李云海家境并不富裕,为了减轻家里的经济负担,当年报考大学志愿的时候都是尽量选择学费不高的专业。李云海说:“我一直有着男儿志在四方的想法,想通过所学真正实现自己的价值,恰巧国家在这一年开始推行“西藏定向生”政策,毕业可以去我梦想的地方——西藏工作,且免学杂费,我便毫不犹豫地填报了这个志愿。”

就这样,李云海与东林、与西藏结下了不解之缘。因为早早定下了奋斗目标,大学四年,他始终为梦想不断努力成长着。在校期间,李云海任班长,致力于社会公益事业,多次获得奖学金,并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因为家境贫寒,即使减免了学杂费,他也时常会在生活费方面捉襟见肘。辅导员于老师在了解到他的情况后,多次给他申请临时困难补助,为他安排校内勤工助学岗位,并经常鼓励他为了梦想不要放弃。直到今天,李云海依然会激动地表示,“大学四年,我的成长离不开学校的资助,更离不开辅导员老师的鼓励。”

带着这份资助和鼓励,他一往无前,2007年荣获“黑龙江省优秀毕业生”荣誉称号。也是这一年,他踏上了开往西藏的火车,怀揣梦想和激情,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基层就业。那一年,他24岁……

扎根西藏,绽放青春

毕业之初,李云海被派到西藏自治区察隅县察瓦龙乡人民政府工作。2008年起先后在西藏自治区察隅县林业局(环境保护局)、西藏林芝市旅游发展局工作,2011年驻村在墨脱县加热萨乡加热萨村。原本按照“西藏定向生”政策,非西藏生源定向西藏服务期满5年后,他就可以离开西藏回内地重新找工作。可是他放弃了,“是党和国家培育了我,这里已经成为了我的第二故乡,我想在这里一直服务下去”,李云海说。

2017年初,李云海被抽调到林芝脱贫攻坚产业组工作。从熟悉的文旅工作到从未干过的扶贫工作,这对李云海来说无疑是一项巨大的挑战。一方面是贫困群众对帮扶干部寄予了很高的期望,另一方面李云海也实实在在地想为第二故乡的发展尽自己的一份力。

不了解农村和农民,如何开展帮扶工作,这是摆在众多扶贫工作者面前的最大障碍。李云海琢磨出的方法是——扎根大地,走遍乡村。他为自己又定了一个新目标:成为脱贫攻坚产业的“土专家”。每年李云海在生产一线的时间都不少于半年,足迹遍布全市所有乡村,在和党员群众打交道的过程中摸清村情、民情,再把产业管理工作延伸到田间地头、生产车间。他充分发挥领头雁作用,通过给基层干部、企业、致富带头人和驻村工作队办班授课,带领农牧民到内地参观学习,利用展会、促销、贸洽等机会,引领农牧民企业走向市场,手把手指导他们对接市场,不仅使自己真正成为了农牧特色产业的行家里手,也实现了产品从基地到市场到用户的销售链条构建,利用各种平台将林芝的林果、文化产品成功销往全国各地,实现了全市扶贫产品年销售1亿元的目标。

作为土生土长的黑龙江人,李云海在产业组的四年时间克服了血压长期不正常、小孩出生等家庭困难,始终秉承东林精神、坚守为民情怀、奋战脱贫一线,将所有的精力投入到产业扶贫工作上。在主持林芝产业扶贫规划中期调整工作中,他通过实地走访,先后撰写调研报告10余份,提出了市县乡村四位一体,村两委、合作社、致富能人和贫困户共同参与的产业工作机制和“三个一”(一个项目一个简本、一个项目一个法人、一个项目一个利益联结机制)、“一个项目一张表”工作方法,形成了行业部门协调联动的工作格局,为林芝市率先两年提前摘帽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正是扎根于扶贫基层,将自我价值服务于扶贫攻坚的艰苦事业,李云海才能帮助贫困群众走向更美好的未来。也正因此,他被推荐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

乡村振兴,奋斗再启航

如今,李云海服务西藏基层已经14年。艰苦卓绝的奋斗和青春激荡的情怀,就像他现在脸上的“高原红”一样,成为了他心中不可磨灭的印记。李云海说:“国家虽然已经脱贫,但民族复兴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作为农林院校的学生,我们有义务主动投入到乡村振兴工作中去,不怕困苦,拼搏向前,将自己的青春与热血播撒在广阔的祖国大地上。”他是如此说的,也正一步步努力践行着。

替河山妆点锦绣,把国土汇成丹青!东林人正将一幅千山尽绿惠风和畅的生动图卷徐徐铺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