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经验交流 > 正文

在教育部召开中央部门所属高校国家助学贷款工作会议上学校的典型经验发言之(二)北京大学

发布时间: 2012-09-02 最后更新时间:2022-08-25 【大】 【中】 【小】 访问量:

做好国家助学贷款工作? 发挥经济资助育人功效

?

北京大学

2006年3月?

 

北京大学作为首批高校之一,从2000年开始启动国家助学贷款工作。截至2004年6月,全校共有2245名贫困家庭学生获得了合同金额为3499.93万元的工商银行国家助学贷款;2004年10月至2006年2月,全校共有1964名贫困家庭学生获得合同金额近3456万元的中国银行国家助学贷款。国家助学贷款目前已经成为我校解决贫困家庭学生经济困难最重要的渠道。

在开展国家助学贷款工作过程中,我们逐渐体会到,在高校开展助学贷款工作是教育系统和金融系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工作,体现了党和国家对贫困家庭学生的关心,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有利于落实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有利于维护高校和社会稳定,因此是一项意义重大的政治工程和民心工程。几年工作下来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助学贷款工作任务重、周期长、头绪多、风险大,需要学生、学校、经办银行和政府主管部门之间的多重配合、互动,因此还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北京大学高度重视助学贷款工作,将此项工作确定为新时期高校改革过程中必须认真抓好的工作和深入贯彻中央16号文件精神的具体性工作。学校经常开会研究贫困家庭学生资助问题,并注意从完善工作机制、促进贷款偿还和深化育人效果等三个方面给予政策支持、物质保障和方法指导,努力将国家助学贷款工作做细、做实。

    一、抓住重点,完善贷款工作机制

从与工商银行的合作到与中国银行合作的转变过程中,我们总结出宝贵的经验:必须加强学校方面的工作,切实发挥好学生和银行间的中介作用,从而减轻银行的工作负担和为学生提供便利的服务。为此我们重点做了三个方面的工作。

首先,整合学校助学资源,成立学生资助中心。为了适应助学贷款工作专业化的要求,我校经过调研和论证,于2005年年底正式成立了负责全校助学贷款和其他助学业务的专门机构----北大学生资助中心。该中心在原学生工作部助学办公室基础上组建,设有固定人员编制7个。学生资助中心主任定为副处级,工作直接对主管校领导负责。学校要求资助中心工作人员必须具有相关专业背景,并在全校范围内进行招聘。为支持中心尽快开展工作,学校提供了临近学生宿舍区的6间办公用房并一次性拨专款15万元。

落实专门机构、专职人员、专项经费,并就工作人员提出专业背景的要求,如此我校已经在学校层面基本完成了国家助学贷款工作的硬件投入。

其次,在院系设立助学贷款专项学生助理。为了调动院系工作的积极性并提高工作效率,学校出资在各院系设置了100余个助学贷款专项学生助理岗位,由各院系聘请学生担任助理工作,配合院系老师和学校学生资助中心,负责助学贷款申请、审批等基本工作。专项助理的设置将学生资助工作深深扎根于院系,理顺了学校、院系、学生三者在助学贷款工作中的关系,有利于学校及时了解学生的所想、所需,不仅减轻了院系学生工作人员的负担,而且实现了助学贷款工作的专业化管理,为推动基层助学贷款工作起到了重要作用。

第三,认真抓好助学贷款工作人员培训工作。为了适应助学贷款专业化需要,学校注意加强贷款工作人员培训工作,每学期都召开助学贷款工作人员培训会,要求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做到严谨、细致、科学、高效,树立政治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和创新意识。学校经常邀请银行工作人员参与培训,以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工作水平。我们编纂的《北京大学国家助学贷款实用手册》已经成为工作人员必备的培训教材。经常性的人员培训使我校助学贷款工作在专业化的基础上逐步实现了规范化。

    二、突出关键,做好贷后管理工作

贷后管理是影响国家助学贷款工作能否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我校始终重视贷后管理工作,与银行紧密配合,采取多项工作措施,努力降低贷款风险。

首先,培养学生主动还贷意识,加强信用教育。我校于2001年举办了首届“信用中国论坛”。论坛旨在通过专家讲授、师生互动等形式,帮助学生树立“信用是21世纪另一张身份证”的现代认识。论坛不仅邀请过厉以宁、刘伟等著名专家为同学们讲授信用理论,还组织学生开展“信用演讲比赛”、“信用征文”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激发学生学信用、讲信用的积极性。目前,“信用中国论坛”已经连续举办三届,学生参与总数高达五万人次,收到较好的成效。除了开展论坛活动之外,学校还将信用教育渗透到国家助学贷款工作始终,不仅在贷款申请、发放阶段配送信用宣传材料,还在还款确认时向广大毕业生发放“信用纪念卡”,时时提醒贷款同学要遵章守信。

其次,畅通贷款学生联系渠道,加强信息档案建设。健全的贫困家庭学生助学档案不仅是国家贷款工作开展的依据,也是贷后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自助学贷款工作启动以来,学校非常重视档案建设。档案信息包括学生父母姓名、家庭住址、父母身份证号、所在院系、家庭联系方式、本人联系方式等。2005年教育部提出上传档案信息的要求,今年中国银行还制作了最新的审核信息表。经过学生资助中心工作人员的努力,目前该工作已经完成。为了避免部分学生因忘记还款时间,学校在组织学生与贷款银行签订还款确认书的同时,还责成院系也建立相应的贷款毕业生档案,确保学校与学生间能够保持顺畅的联系。

第三,组建催款工作小组,敦促进入还款期的学生按时还款。针对部分学生进入还款期而没有按时还款的情况,学校及时与银行联系获得这部分毕业生的名单。学生资助中心和院系学生工作办公室工作人员联合组成催款工作小组,与拖欠学生联系,查问未及时还款的原因,并催促还款。对于已经失去联系的学生,则责成院系进行多方查找。

    三、强化效果,发挥资助育人作用

开展助学贷款工作是党和政府解决贫困家庭学生就学问题的重要举措,体现了党和政府对贫困大学生的关心和爱护。因此助学贷款工作不仅要解决困难学生实现借贷、还贷的技术问题,还要努力发挥贷款工作的资助育人作用,以贷款为手段、为途径,通过综合性服务和渗透性工作,关心贫困家庭学生的能力提升、综合素质提高和从心理到思想的全面成熟。

首先,召开贷款宣讲会,让学生了解贷款的意义。学校将助学贷款宣讲会作为每年助学贷款申请、发放前的必经步骤,向学生讲解助学贷款出台的背景及其重要意义。通过宣讲会的形式,帮助学生了解党和国家对贫困家庭学生的关心,了解到国家对他们成长成才的殷切希望,鼓励学生树立健康向上、拼搏奋进、自强自立的意志品质,教育学生树立感恩意识、诚信意识,从而在具体工作中渗透和搭载了德育的要求。

其次,组建学生服务总队,开展回报社会的公益活动。接受国家助学贷款的学生大都接受了学校其他形式的资助。这些学生不仅经济贫困,多数同学还有一定的自卑意识和一定程度的心理问题。因此与经济资助同等重要的是帮助他们正确对待生活、对待周围的环境,帮助他们真正作到“精神自立”。为此,我校于2002年6月成立了北京大学学生服务总队,吸收各种接受过资助的学生参加。总队以“自强自立、回报社会”为宗旨,“真情回报社会、塑造精彩人生”是队员共同的心声。成立3年多来,总队开展了“世界助残日、环保日”主题宣传、“关注脑瘫儿童”、“打工子弟学校义务支教”、“社区英语培训”、“图书馆协理”、“校史馆义务讲解”、“计算机义务维护”等公益活动,培养了学生的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和公益意识。参加服务总队的同学不仅找到了组织的温暖,还找到了自尊、自爱,感受到了奉献的快乐。因此有学生说“我们因为贫困走到一起,但在这个集体中我们不断强大”。2005年学校通令嘉奖了2003级历史系本科生刘默涵,该同学是贫困家庭学生、服务总队成员,她不仅通过自己的努力挣足了自己的学费,还回报社会、传承爱心,在家乡中学筹资12710元设立了“默涵助学金”专门资助贫困的中学生。刘默涵的事迹感动了很多人,成为贫困家庭学生的优秀代表,也鼓舞和激励了更多的贫困学生。

第三,组织贫困家庭学生开展能力建设活动。助学贷款的长期良性发展必须建立在贫困家庭学生顺利毕业和其后良好发展的基础之上。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积极组织贫困家庭学生开展能力建设活动,为学生顺利就业和长远发展创造条件。2003年底,学校以学生服务总队为主体,以“成长成才”为主题,开启“能力建设论坛”活动,通过各种形式的公益服务和社会实践,帮助经济困难家庭学生提高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2004、2005年暑假期间,我校分别组织开展了“走出象牙塔,服务千万家”和“暑期实践深圳行”活动,在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实践中培养学生的才干和能力。相信我们的努力必将对贫困家庭学生的成长成才产生良好的推动作用,这也将从根本上体现助学贷款等经济资助的育人效果,并有利于助学贷款工作的持续发展。

国家助学贷款工作是一项需要不断探索和逐渐完善的工作,我校将积极向兄弟学校学习和借鉴好的经验、做法,按照教育部的要求,认真做好校内的各项工作,把这项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