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经验交流 > 正文

“一揽子统筹资助模式”提升助困效益--记山东大学威海分校资助经济困难学生新措施

发布时间: 2012-09-02 最后更新时间:2022-08-25 【大】 【中】 【小】 访问量:

山东大学威海分校共有13000余名学生,通过对学生家庭经济状况进行细致调查摸底,学校经济困难学生达到25%,其中特别贫困学生占到8%。学校积极贯彻执行国家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资助的政策,从解决经济困难学生的实际问题出发,建立起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的包括“奖、勤、助、补、减”和“绿色通道”、社会资助在内的资助体系,并在助困工作中面对资金有限且头绪繁多、学生贫困程度不同难以平衡等问题,积极改革传统资助方式,探索出“一揽子统筹资助模式”,提升了助困效益。

传统的助困方式存在着助困资金总量有限、助困项目种类较多、经济困难学生的困难程度与获得资助金额难以平衡等现实而重要的问题。山东大学威海分校学生工作部(处)在实际资助工作中对传统资助方式进行深入的总结和分析,把资助的原则、资金使用、时间安排、资助方式、资助目的规范起来,确立了“一揽子统筹资助模式”。这种模式在助困资金有限、助困工作头绪繁多的情况下,以国家助学贷款和减免学费作为解决经济困难学生学费的最主要手段,在经济困难学生学费得以保证的情况下,将其他所有资助经费如国家奖助学金、生活补贴、勤工俭学、社会资助等统筹使用,在助困时间上统筹安排,集中解决学生的日常生活费用,使学校的助困资金不再条块分割,做到了统筹使用,使院系明确了各项助困措施的资助力度,能够综合考虑本院系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资助措施,既保证了重点资助,又扩大了受助覆盖面,形成了特困资助与贫困资助、重点资助与一般资助、长期资助与临时资助、助困与育人相结合的运行模式。

一、资助原则 由于经济困难学生占学生总数的比例较大,而资助资金还未能达到全部覆盖的程度,为此,根据每位经济困难学生的实际情况,在诸多的资助项目中对其进行一项资助,不重复使用助困资源。比如一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获得了国家奖学金,那么对他以前获得的生活补贴,院系要进行内部调整,从而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使尽可能多的经济困难学生得到资助。

二、资金使用 以国家助学贷款和减免学费作为解决经济困难学生学费的最主要手段,将其他所有资助经费集中统筹使用,对经济困难学生分别以国家奖学金、助学金、生活补贴、勤工助学和社会资助、临时困难补助等形式予以资助。以2005年为例,学校全年共发放国家助学贷款2107人次,合计1083.7万元;减免学生学费385人次,合计93.9万元;评选国家奖学金获得者174人,每人4000元;评选国家助学金获得者444人,每人每月150元;发放临时困难补助31人次,合计53000元;获得校外社会资助金额40.8万元;通过绿色通道入学的2005级学生312人。

三、时间安排 因为资助资金到位的时间不同,在资助过程中如果一项项单独操作而不能统筹考虑的话,很可能使最困难的学生并没有获得最多的资助,出现新的不公平。为此学校在对经济困难学生的困难程度进行认定的基础上,将助困工作时间相对集中在每年的9、10月份。9月份主要进行勤工助学岗位的招聘、调整,10月份进行生活补贴、国家助学金、国家奖学金、社会资助的评定。

四、资助方式 把对学生的无偿资助过渡为以勤工俭学为主要形式的有偿资助。在对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措施里,除国家助学贷款和勤工助学外,大部分是无偿的。大面积实行无偿资助的方式,难免会使一些学生产生“等、靠、要”的心理,出现“我贫困就应当获得资助”的心态,并且在使用时也不会特别珍惜。为此,学校将勤工助学作为今后助困的发展方向,把资助从“输血型”向“造血型”推进。比如对于学生的学费减免,改变过去资助人数较多但资助额度较小的情况,把减免重点放在获得国家西部助学政策资助的学生、孤儿以及家庭无劳动能力无收入来源的特别困难的学生,剩余资金用于勤工助学经费;对于生活补贴,改变平均发放给每一位学生的办法,集中起来给8%的特别困难学生使用,每人每月180元,剩余部分同样用于勤工助学经费。在勤工助学经费得以保证的情况下,积极拓展校内外勤工助学岗位,以勤工助学的形式对学生进行资助。而对于获得无偿资助的学生,也要求其参加校内外公益劳动,每学期不少于16小时。

五、助困目的 资助经济困难学生是手段,育人是目的。学校重视对经济困难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升助困效益。对经济困难学生而言,思想上、心理上的压力和负担在一定程度上甚至比经济困难产生的影响更大。该校在资助的全过程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帮助经济困难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心态面对学习和生活,避免由于家庭经济困难而产生思想贫困甚至心理健康危机的“双困生”。该校全体师生关心贫困学生,校团委、工会、学生处向全校教职员工发出倡议,对经济困难学生捐款、捐物,并用捐献的物品开办了一元爱心超市,经济困难学生只用付一元钱就可以挑选自己需要的衣物和生活用品;开展自立自强教育活动,表彰和奖励在各方面表现优秀的经济困难学生;和威海市慈善总会合作,组建经济困难学生的“同心圆”志愿者服务团队,开展社区服务等公益活动。通过一系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引导学生以坚强、乐观的态度面对自己面临的经济上的暂时困难,对社会感恩,把资助当作动力,以优异的成绩回报国家和社会,以实际行动传递爱心,形成他助-自助-助人的良性循环,达到育人的目的。

通过“一揽子统筹资助模式”,该校有25%的学生获得了各项资助,除其中20%的学生获得国家助学贷款外,每个经济困难学生每月能够得到200元左右的资助金额。其中,国家奖助学金获得者占全校学生总数的5%,勤工助学获得者占10%,生活补贴获得者占8%,社会资助获得者占2%。从威海市的经济消费水平看,已经基本解决了经济困难学生在学习、生活上的困难,实现了学校“不让一名学生因为经济困难原因而失学”的承诺。学校的经济困难学生不但没有因为经济原因影响学业,而且在推优入党、评奖评优、考取研究生等方面取得了良好成绩,成为学校内受人尊敬的群体。

山东大学威海分校的“一揽子统筹资助模式”,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实效性,提升了助困工作的综合效益,受到该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院系学生工作者的欢迎。同时,学校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勤工俭学和志愿服务等活动,把对学生的无偿资助过渡为有偿资助,并且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使资助过程成为对学生培养的过程,成为对学生进行锻炼、提高其综合素质的过程,成为学生参与学校建设和发展的过程,成为回馈社会的过程,取得了良好的育人效果。[山东大学威海分校学生工作部(处)]

 

摘自:《中国教育报》2006年11月10日第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