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经验交流 > 正文

财政部、教育部2008年中央部门所属高等学校资助工作会议上的典型经验发言之(三)哈尔滨工业大学

发布时间: 2012-09-02 最后更新时间:2022-08-25 【大】 【中】 【小】 访问量:

落实中央精神,构筑助学体系

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成长保驾护航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08326

 

哈尔滨工业大学一直高度重视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帮扶与资助,并将“不让任何一名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作为对所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一个郑重承诺。在新资助体系的推动下,我校不断加大助学工作的投入力度,并根据实际情况,在完善原有资助体系的基础上,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理念,不断培育学生回报社会的感恩意识,以帮助学生树立自信、自立、自强品质为重点,努力在新形势下探索高校助学工作的新途径。

一、学校高度重视,认真落实中央精神,确保助学工作顺利开展

近年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大学生成长成才,特别是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生活给予高度关注。从2004年国家助学贷款新政策实施,2006年中央16号文件,2007年新资助体系的建立,到今年中央财政拨出专项资金对大学生伙食的补助,这些政策和措施都充分体现了党的教育方针、教育公平和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学校高度重视,把学习好、贯彻好、落实好、实施好中央精神,把党的温暖送给每一个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作为我校助学工作的重要内容。国家每次出台新的助学政策,学校都召集相关职能部门的负责同志,认真学习领会中央精神,研究具体落实措施,确保取得预期成效。学校每年听取助学工作汇报,专门研究助学问题;各学院党政联席会议定期讨论研究和落实资助方案。

学校在特殊情况下采取相应的措施,及时解决困难和问题。①在0511月松花江水污染期间,学校拨出专款保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饮用水,让学生感受到学校对他们的关怀。②哈尔滨的冬季寒冷,为保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能够穿得暖,在每年的“送温暖”活动中以不同的方式为他们提供棉服,并将师生捐赠的棉服和衣物分类整理、统一清洗、消毒、熨平后放在“爱心超市”供同学们免费选取。③2007年,我校提出“用精细化管理加强学校内涵建设,以勤俭办学推动学校持续发展”,努力建设节约型校园。为此,学校对行政经费缩减了1/3,但是对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经费却只增不减。④今年南方遭受雪灾,学校在第一时间立即做出反映,密切关注学生的状况,及时对家庭经济困难和家庭处在灾区的学生情况开展一次全面的调查。学生回校后,对家庭受灾情况严重、生活十分困难的学生,发放临时困难补助。同时优先安排受灾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开展勤工助学活动。以最快的速度给予家在灾区的经济困难学生特别的关爱。

学校在实施助学工作的同时,更加重视学生诚信、励志、感恩、勤俭的教育,使他们身心健康,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社会责任感。

二、加强制度化建设,注重精细化管理,构建有效助学体系

经过几年的工作探索,我们认识到助学工作是一项涉及面广、复杂和政策性强的工作,为了推进助学工作有序开展,学校着重加强制度建设。相继出台并不断完善了《哈尔滨工业大学国家助学贷款管理实施细则》、《哈尔滨工业大学勤工助学管理办法》、《哈尔滨工业大学奖助学金管理办法》等文件,确保助学工作有章可循2007年,国家出台了新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后,我校又制订了《哈尔滨工业大学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实施办法》、《哈尔滨工业大学国家奖助学金管理办法》等配套文件,确保新助学政策能够顺利实施。

为了提高我校助学服务水平,助学办公室于200611月申请通过了ISO9001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资格认证。通过认证,将过程控制的思想引入我校的助学管理工作,做到制度规范、职权明晰、责任具体、评价科学。通过强化“全员质量管理”的理念,提高办公人员的团体协作意识,优化办公结构,完善管理职能,全面提高助学服务质量。。

助学工作涉及到每一个家庭困难学生的切身利益,不容出现差错。近几年,我们不断加强助学工作的精细化管理,比如在贷款工作上,我们的做法是:

为保证贷款学生全面了解贷款政策,以个人征信系统为基础,积极宣传各项贷款政策;

高度重视贷款学生信息采集工作,为每一名贷款学生建立贷款信息库,定期更新贷款学生信息;

将助学贷款工作纳入学生工作评价体系,对贷款工作突出的院系给予表彰;

④抓好贷款确认工作,为每一位同学制作个人贷款档案,保证学生了解贷款还款要求;

⑤积极与银行沟通,定期讨论助学贷款情况,研究贷款管理方式,及时解决贷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经过几年的努力,以制度化建设为依托,学校建立了“奖、贷、助、补、减、勤”等一系列帮困措施。形成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以奖助学金、校内贷款、临时借款、勤工助学、困难补助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多元化配套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体系和工作机制。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各项助学措施的作用,使助学政策覆盖到全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满足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需求。

三、探索特色化、人性化助学工作途径,推动助学工作纵深发展

    (一)明确助学思路,构建有效助学工作模式

近年来,我校逐渐形成了“一二三四”的助学工作模式:

坚持一个宗旨:坚持“资助和励志”,促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健康成长,鼓励学生自信、自强。

规范两项管理:信息化管理(加强助学管理信息平台建设)

人性化管理(让学生在充满爱的校园里,乐观向上)

开展三项工程:多层次、多角度的疏困工程

――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

重心理、重精神的励志工程

――关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成长取向;

塑人格、塑人生的成长工程

――引导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全面成才。

建立四个渠道:国家资助、社会资助、学校资助、学生自助。

通过规范、严格、准确、高效、信息化的管理,积极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服务,切实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使助学工作的管理水平能够上一个新的台阶。

(二)开辟社会筹款渠道,启动“校友爱心助学金”

助学工作不能被动的“等、靠、要”,要不断提高工作的主动性,广泛开辟社会筹款渠道。2004年,在王树国校长的倡议下,我们设立了“校友爱心助学金”,通过各方筹措,已经筹集到 156万余元,专门用于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校友爱心助学金”不仅是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物质上的资助,还是一种爱心的传递和精神的熏陶。校友爱心助学金使同学们深切地感受到社会和学校对他们的关爱,对塑造其良好品格起到了积极的正面影响。现在,有的受资助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后也加入到捐资助学的行列

(三)设立“志愿型助学岗位”,强化学生感恩意识

为保证勤工助学工作有序、健康的发展,我校根据新的情况不断完善勤工助学工作制度,鼓励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开展学生能力拓展培训,增强学生法律意识。目前,我校正在积极探索和实施 “志愿型助学岗位”,倡导学生回馈学校、回馈社会的感恩意识,加强受助学生的感恩教育。

(四)资助与育人结合,鼓励学生立志成才

把资助与育人结合起来,增强助学工作的人性化和教育功能,推动助学工作向纵深发展。在办理绿色通道时,我们将收集到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成才的典型事迹,编辑成《梅花香自苦寒来》的书册赠送给学生,同时积极宣传学校的“自强之星”,用榜样的力量引领和鼓励学生诚实守信、自立自强、励志成才。使他们懂得“贫困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志气”,要把贫困看成一种历炼、一种财富、一种动力。

(五)积极营造关爱氛围,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学校把“做好一个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工作,就稳定了一个家庭”作为资助工作的重要理念,在新生一入学就让经济困难学生和家庭感受到 “困难不怕,工大是家”,这不仅是一句口号,更是一种行动,一种使命。她使很多人加入到关爱和帮扶行列中来。

各学院采取“一对一”、“手牵手”等多种形式,使教职工与经济困难学生结成对子,不但从经济上缓解学生的压力,也让学生感受到哈工大大家庭的温暖,感受到科学研究的学术氛围。在元宵节、国庆节、中秋节、元旦等节日为学生准备月饼、元宵及生活补助,召开联欢会,老师们放弃了和家人团聚,和同学们一起过节。每年除夕为留校学生准备丰盛的免费三餐,学校领导与同学们共进晚餐,此项活动已经坚持了10年。

通过这些努力,使经济困难同学在节日里能切身感受到来自同学、老师及学校的关怀与温暖,使他们能享受到和其他同学一样的快乐。

四、国家助学政策落实到位,助学工作取得实效

我校助学工作通过完善工作制度、拓展工作途径,取得了一些成绩。

我校2000年开始办理国家助学贷款业务,现在国家助学贷款已经成为我校主要资助措施,8年来,累计发放贷款21892人次,实际发放贷款金额8736万余元。

随着国家颁发的新资助政策,2007年我校设立的奖助学金达38项,资助金额达到2310余万元。尤其是国家奖助学金资助金额已达1784万元,在所有资助项目中资助额度最大,受益面最广。

我校已经连续十年为新生开设绿色通道业务,也是全国较早开设绿色通道的学校之一。4年来为新生办理绿色通道3695人,涉及金额1730余万元,保证了新生的顺利入学,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

我校积极鼓励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参与勤工助学活动,加大对勤工助学工作的投入力度,勤工助学岗位和发放金额逐年提高。2007年我校发放勤工助学金额213万元,岗位1700余个。三年来我校勤工助学共计支出602.06万元。

在做好国家助学贷款的同时,学校设立了校内贷款、临时借款和困难补助等资助项目。从86年至今,已发放校内贷款3715万余元,涉及15765人。根据实际情况,学校又支出70万元作为学生临时借款满足学生一些突发的特殊情况。

通过深入细致的助学工作,保证了每一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取得了良好的育人效果。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宣传国家新资助政策,使同学们深刻感受到国家对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关心和爱护。助学工作的人性化管理也培养了学生的爱心和奉献精神。在助学金发放的过程中,一些家庭经济困难的同学感到自己获得的资助已经能够满足生活所需,便主动将助学金的名额让出来,帮助其他同学。这在学生中引起了良好的反响,学校及时抓住这些典型进行宣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金钱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增强他们的感恩意识,达到了资助与育人结合的目的。

助学工作不仅是一个教育问题,还是一个政治问题。做好助学工作,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要体现,是国家对高校的要求。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经过几年的努力,我们在助学工作方面作了一些探索,也取得了一些成效,我们会继续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有关精神,虚心学习兄弟院校好的经验、好的做法,进一步推进我校助学工作的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