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经验交流 > 正文

西南大学关于进一步加强资助育人工作的意见

发布时间: 2019-04-28 最后更新时间:2022-08-25 【大】 【中】 【小】 访问量:

为不断提升学校资助育人工作质量,根据教育部党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教党〔201762号和《关于进一步落实高等教育学生资助政策的通知》财科教〔20172号文件有关要求,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意见。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教党〔201762号要求,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推动和深化资助育人工作,丰富学生资助内涵,提升资助育人水平,为全面提高学校育人质量提供坚实保障。

二、工作目标

以受助学生为主体,辐射全体学生,将资助与育人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将资助育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等各环节,着力凝聚资助育人合力,不断强化资助育人成效,力争使每一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都能够享有平等发展的机会,努力开创学校资助育人工作新局面。

三、工作任务和举措

()加强顶层设计,健全体制机制

1.完善资助育人规章制度。修订或制定《西南大学本科学生国家奖助学金评审办法》《西南大学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办法》《西南大学学生勤工助学管理办法》《西南大学研究生国家助学金管理办法》《西南大学研究生兼任教学助理、研究助理、管理助理管理办法》等制度文件,健全完善“奖、贷、助、勤、减、免、补、偿”八位一体资助模式,构建资助对象、资助标准、资金分配、资金发放、监督管理协调联动的精准资助工作体系,使资助育人工作管理制度规范、资助程序规范、资金使用规范、监管问责规范、信息管理规范。

2.优化资助育人工作队伍。构建学校学生资助工作领导小组、学生处助学中心、学院(研究生培养单位)学生资助工作领导小组、学生评定小组的四级资助育人体系,明确人员组成和职能职责。深入开展资助育人业务培训、经验交流等工作,不断提高资助育人工作队伍的政策水平和服务能力。凝聚全校师生深入参与资助育人工作,打造“全员覆盖、全程受助、全面受益”的助困网络。

3.精准认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改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工作,进一步健全家庭经济困难认定工作机构,根据实际情况动态调整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标准和条件,严格规范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条件。通过辅导员走访调研、谈心谈话等方式,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的精准度。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电子档案,实行动态管理。

(二)改进工作理念,坚持育人导向

4.强化专项工作育人质量。在奖学金评选发放环节,完善综合测评体系,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成绩、创新发展、社会实践及道德品质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培养学生奋斗精神和感恩意识。在国家助学金申请发放环节,深入开展励志教育和感恩教育,培养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意识。在国家助学贷款办理过程中,深入开展诚信教育,培养学生法律意识、风险防范意识和契约精神。在基层就业学费补偿贷款代偿、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国家资助等工作环节,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和就业观。

5.突出勤工助学岗位育人功能。开发利用校内外有效资源,深化勤工助学岗位设置和勤工助学实践基地建设,增加有效融合“扶困”“扶智”“扶志”各要素的助学岗位,合理控制体力劳动型岗位,增加脑力劳动岗位,通过勤工助学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工作技能,培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吃苦耐劳、努力进取、自立自强的品质。结合学生专业特长和成长发展需要,通过举办“校内勤工助学岗位招聘会”等双向选择形式,提高勤工助学育人成效。统筹指导校内设岗单位开展岗前培训和相关业务知识培训,教育引导学生在受助自助中锤炼意志、提升素质、增长才干;合理设置研究生助教、助研、助管岗位,规范岗位的申请和管理,做好岗前培训工作。调动研究生参与学校教学、科研、管理的积极性,提高研究生综合素质,促进研究生全面发展,切实做好经济困难研究生资助工作。

6.争取社会资源拓展育人渠道。加强与社会各界的联系沟通,争取社会企事业单位和广大校友的爱心支持,以设立奖助学金、举办“暑期校外兼职岗位招聘会”、到国内知名企事业单位见习等形式挖掘社会资源;鼓励和支持学院发挥所在行业优势,争取更多社会资助。积极与出资单位或个人建立交流互动机制,通过专题讲座、实习见习等形式为学生提供专业知识和实践锻炼机会,拓展学生就业能力素质。

(三)深化发展型资助,培育精品项目

7.创新资助育人形式,实施“发展型资助育人行动计划”。继续办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英语四、六级培训班,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参加的学科竞赛、专业认证考试、外语能力考试、各类人文素质培养、专业技能培养、就业能力提升等方面进行资助或补助,鼓励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和科技创新活动;对优秀学生的短期国(境)内外研修或见习项目、交换学习项目等给予学费、路费和生活费资助,帮助提升专业水平,拓展国际视野;对获得海外高校录取通知的家庭经济困难的应届毕业生,对其申请费、签证费、路费等给予一定资助;开展“研究生国际青年领袖领导力”项目等短期海外交流活动,拓展研究生的国际视野和前瞻思维能力。鼓励各培养单位自主开展或者承办多种形式的资助育人活动,积极实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能力素养培育计划”,对于各培养单位开展的资助育人活动,学校可以从校级助学金中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

8.加强资助人文关怀。畅通新生入学绿色通道,保证全部家庭困难学生可以安心入学,对其中特别困难的新生发放临时困难补助和生活用品大礼包。开展节假日慰问活动,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感受到节日温暖,“三八妇女节”给全校女生发放生活用品慰问补助、中秋节向全校学生发放月饼慰问补助、春节给留校在学校过年的学生发放春节红包。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遭遇重大变故或突发事件时,给予发放临时困难补助;在学生因经济困难无法承担返乡路费时给予他们返乡补助,让他们及时回家与父母团聚;在学生毕业时,给全校毕业生发放纪念品,并给优秀毕业生发放礼品,激励他们再接再厉。

9.搭建和优化实践育人平台。发挥学生特立服务队、勤工助学服务中心等学生社团组织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发展”能力,将资助育人融入校园文化活动和各项主题实践中,培养受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积极组织参加国家助学贷款巴渝行诚信教育实践活动,筛选思想政治素质好,信用意识强的优秀志愿者到对口区县帮助办理生源地助学贷款工作并做诚信教育宣传活动。选聘国家奖学金获奖学生,利用寒暑假回到家乡、毕业高中开展国家及学校学生资助政策宣讲。加入“中国学生资助志愿者服务联盟”,鼓励受助学生加入联盟,组织受助学生开展各种志愿者活动。

10.以理论研究引领资助育人实践。发挥相关教师的理论优势和辅导员、班主任的实践优势,强化在资助育人方面的理论研究,把握新形势下资助育人工作规律,构建体现学校特色的资助育人模式,形成具有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的资助育人理论成果。

(四)加强宣传教育,注重典型引领

11.实施学生资助工作宣传教育计划。围绕资助育人,拓展宣传途径,丰富宣传形式,把握关键节点,突出宣传重点。依托网页、微信公众号、资助类学生社团以及学校定期给每个新生发放的《学生手册》《入学指南》《学生安全知识手册》等宣传资料,宣传国家、学校的资助政策和举措。深入开展“助学文化节”和“助学﹒筑梦﹒铸人”主题教育活动,大力宣传国家资助政策及育人成效,激励受助学生奋发有为、自强拼搏、感恩奉献。

12.发挥优秀受助学生励志引领作用。深化国家励志奖学金评选和优秀学生标兵校园巡讲、少数民族学生成长论坛等活动,深入挖掘、大力宣传受助学生典型,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自强有榜样。开展优秀受助毕业学生成长报告会、退伍大学生士兵事迹报告会,传播“好声音”,传递“正能量”,强化资助育人成效。

四、组织保障和工作要求

构建学校、各培养单位、年级三级管理责任体系。学校层面成立以分管校领导为组长,各相关职能部门为成员单位的学生资助工作领导小组,全面领导学校学生资助工作;学生工作部、研究生工作部牵头负责各项资助政策的具体实施和过程监管。强化各培养单位对本单位内的统筹管理责任,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将奖助学金评审等资助金额较大、受助范围较广的资助项目纳入本单位“三重一大”决策制度的范围,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夯实管理责任。在具体操作中,各年级辅导员、班主任要切实担负起本年级的受助学生的认定、评审、推荐和管理责任,严格按照文件所规定的要求和程序执行。

五、经费保障

为保障资助育人工作的顺利开展,资助育人经费来源于各种资助专项经费、校级助学金、各项社会捐赠资金及其配套资金等。

 

西南大学

2018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