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经验交流 > 正文

以标准化为抓手 规范中职资助管理(济南市学生资助中心)

发布时间: 2021-01-18 最后更新时间:2022-08-25 【大】 【中】 【小】 访问量:

2018,山东省学生资助管理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出台,使学生资助管理工作有标准可依,流程有标准可查,权责清晰,实现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标准、流程统一,资助程序统一,资助岗位职责、工作标准统一。2020,为推动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资助政策规范有序实施,不断提升资助精准化水平,深入推进资助育人工作,教育部印发《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资助工作指南》(以下简称“指南”), 同年,山东省学生资助管理标准又进行了修订完善。《指南》和《标准》成为我省指导规范中职资助工作的教科书和工作大纲。

济南市认真落实《指南》,以标准化为抓手,不断推动资助管理深化、细化、序化、流程化,实现用制度管人、让流程管事、靠标准提质,中职学生资助工作得到了全面提升。主要做法:

一、落实主体责任,推行网格化管理

责任明确、上下左右贯通、部门岗位不缺失是资助管理工作规范的基本要求,是做好学生资助的前提和保障。在学生资助主管部门层面分别建立资助管理部门与教育财务部门和学籍管理部门的动态协同管理机制。在制定政策、落实资金、加强监管、绩效评价过程中密切配合,合力协同推进。做到“三个联合”,即联合做预算实现预算分配精准、联合搞监管确保资金使用安全和学籍与资助信息匹配、联合搞培训实现资助管理与学生管理和财务管理的同步提升。在学校层面,一是明确校长是学生资助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实行校长负责制,分管副校长主管,学校资助中心负责协调,学籍管理、信息员、年级主任、班主任各负其责的工作机制,建立职责明确、上下协调、无缝对接的工作网络。二是区县资助中心按照省定标准规范制定学校资助工作职责和学生资助负责人、信息管理平台管理人员、班主任工作职责要求的指导意见。各学校制定“一校一案”实施细则。三是成立学校、级部、班级三级评审认定小组,学校校长、级部主任、班主任分别任组长,学校公布校级、级部小组成员,制定各小组职责和统一的评议推荐书模板。班级评议小组由任课教师和学生代表参加。组织网络的建立,工作责任的界定,为精准资助、资助育人提供了组织保障。

二、完善评审认定“四个机制”,切实保障困难家庭学生一个都不能少

评审认定阶段是学生资助工作的最重要的环节,我们严格按照《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规范》要求开展工作,利用“四个机制”,确保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应助尽助。一是建立事先告知承诺制。取消乡镇政府或村居(委)出具困难证明,改为资助政策提前告知和诚信承诺制,实现学生和家长不再跑腿,并且既能明白政策又能积极申请。秋季开学,各学校通过班主任向每一名学生和家长发放资助政策简介和资助申请表,将中职学校资助政策、享受条件等内容用简明扼要的语言传递到每一个家长手中,并由家长签字收回,班主任验收,疑似问题进行家访,确保中职资助政策宣传深入到每一个中职学生家庭,确保每一名学生明确申请相应资助项目。随着家长、学生对政策的熟知和对诚信的更加珍视,学校家庭经济情况认定变得更加精准。二是建立认定条件约束机制。由区县资助中心制定指导意见,由学校制定申请认定条件,再由区县资助中心对学校制定的申请认定条件进行审核,使门槛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统筹平衡,确定适合学校学生实际的条件,满足认定资助比10%要求三是特殊困难学生筛查机制。通过主动线上线下比对、入户调查、与扶贫、民政、残联等部门横向对接等方式,确认建档立卡、低保、孤残等学生身份,建立建档立卡等特殊困难学生资助台账,确保主动优先资助。四是建立精准发放机制。实施学校办卡、区统一集中发放办法,由区财政将资金拨付至区教体局,由区教体局统一集中发放到学生资助卡,保障资助资金发放及时、保证专人专卡、专卡专用、专款专用,不错发错助。

三、做好“四个结合和五个优先”,发展型资助育人理念初步形成

在标准规范中明确规定了资助育人目标任务。学生资助工作不再只是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习和生活难题,而是推动学生资助工作由经济保障型向促进发展型转变。各中职学校通过开展不同形式的与学生资助有关的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优秀品格,做好了“四个结合”。一是与德育工作相结合。学校每年将资助育人纳入德育工作计划,体现在学校德育工作中;二是与教育教学工作相结合。将资助育人贯穿于教育教学计划中,积极开展学业技术帮扶等活动;三是与学生资助工作相结合。将诚信教育、感恩教育、励志教育寓于资助宣传、申请申报、评审认定、满意度调查、资助学生回访等资助过程中,引导学生消除虚荣面子思想、正确对待政府资助政策和家庭暂时困难,培养家庭困难学生诚信友善、积极向上的优秀品质。四是与党建工作相结合。通过党员与贫困学生结对帮扶,促进资助育人力度和参与度。

做到“五个优先”。对建档立卡等特殊家庭困难学生教育教学优先关注,技术技能优先辅导,社团组织优先参加,勤工俭学岗优先安排,毕业就业优先推,励志学业优先谈话。通过这些活动,努力培养他们勤奋好学、积极向上的良好品质。其中家访送温暖活动已开展多年。每年冬季和春节期间,组织各区县各学校开展一系列“送温暖”活动,助力每一名贫寒学子度过一个安全、温暖、有情的寒冬。

四、完善数据信息管理,主动优先资助特殊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信息系统的充分应用是高效进行学生资助管理的重要手段。济南市中职学生资助信息管理主要依靠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信息系统中职子系统、山东省建档立卡学生管理系统,这两个系统为中职资助政策的规范实施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对中职免学费、中职国家助学金、建档立卡受助学生等数据进行详尽的数据管理,做到数据清晰明确,资金落实精准。基于国家和省对信息应用技术的重视,济南市开发、完善济南市建档立卡学生资助系统,将扶贫、民政、残联等部门与教育部门数据进行对接,利用大数据技术,实现全市所有学校学籍数据和建档立卡等特殊困难家庭学生精准比对筛选,实现济南市级标准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学校终端的精准识别,对即时帮扶学生和新增建档立卡学生的动态监管,对中职毕业建档立卡高考学生的主动告知引导,切实帮助全市所有在外地就读的建档立卡学生享受当地资助政策,从技术上保障了国标、省标、市标一个都不能少的目标。

五、引入第三方审计机构,加强全覆盖督察督办力度

加强学生资助监管是标准规范的规定动作,也是落实资助管理标准的有效手段。我们在做好常规检查评估基础上,引入第三方审计机构,建立“第三方审计”监管运行机制,积极发挥探头作用,每年组织对全市所有中职学校进行实地审计检查,对学生资助管理制度制定、资助资金拨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奖助学金评审、资助资金发放、信息系统应用、档案管理等情况进行重点审计检查。通过核对学籍信息、核查学生在校生状况、核查资金账目、召开座谈会、电话问询访谈等形式,全面反映各学校资助管理状况。“第三方审计”监管机制的有效运行,有利于精准发现中职学生资助管理工作中的问题,提升资助资金使用绩效,通过审计检查问题整改能够帮助各中职学校及时落实各项管理规范,时刻保持警醒状态,不断提升学校资助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