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理论探讨 > 正文

十条对策打造大学生诚信助学贷款大学生诚信助学贷款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 2012-09-02 最后更新时间:2022-08-26 【大】 【中】 【小】 访问量:

(东华大学 学生工作办公室 严军 贾辉)

?

[内容摘要] 国家助学贷款开展以来,很多经济困难的学生因此而受益,顺利完成了学业。但近年来,在还款上出现了一些学生不守诚信的违约现象,给大学生的群体形象造成了不良的影响,也给学校带来了一定的压力,本文结合大学生诚信助学贷款调查问卷的情况,提出十条打造大学生诚信助学贷款的对策,希望能进一步推动国家助学贷款向更良性的轨道运行。

[关键词]诚信助学贷款,诚信素质,信用信息系统,诚信品牌,信用评估

?

国家助学贷款是由国家指定的商业银行面向在校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中经济困难的本专科学生、第二学位学生、研究生发放的无需抵押的,在校期间政府给予全额贴息的个人信用贷款,目的是帮助普通高等学校的经济困难学生支付学费、住宿费和生活费,以保障其顺利完成学业。

与其他个人消费贷款相比,国家助学贷款最大的优点是不需要担保。银行当初之所以愿意为大学生申请贷款提供如此便利的条件,正是考虑到大学生总体上是综合素质高、就业前景好、创业成功率高、预期收入相对较好的人群,对他们发放贷款风险较低。

但值得忧虑的是,在助学贷款中,部分毕业生存在还贷违约问题,有些高校的违约率甚至超过了20%。这不仅严重地破坏了自己的诚信形象,还把“苦果”留给了正在大学校园求学的贫困师弟师妹,导致个别地区的银行以各种理由拖延助学贷款的申请和发放,使那些靠助学贷款完成学业的贫困生们感受到了巨大的焦虑和无奈。

因此,大学生的诚信问题已被全社会关注,如何能提高大学生的诚信助学贷款率?全国高校都在进行形式多样的诚信教育,那么,现今在校大学生对诚信的认识,他们诚信的状况,他们对诚信缺失的看法,对大学生还贷违约的看法,对高校诚信教育的看法都是怎样的呢?笔者在东华大学对贷款学生进行了以上几方面的调查,发放调查问卷356份,发放对象为贷款学生,回收有效问卷326份,回收率为91.6%。

分析调查问卷

1、调查对象个人的诚信状况

总的来说,被调查同学的个人诚信状况是比较好的,大多数学生都愿意做诚实守信的人,但仍有一少部分学生的诚信状况令人担忧。如:当申请减免学费或困难补助时,有4.3%的学生选择了基本照实,略有夸大;在考试中碰到不会做的题,而前面同学的答案尽收眼底的情况下,8.6%的学生选择犹豫一下,然后照抄,有0.6%的学生选择全盘照抄同学的;当问到自己在生活中能否做到诚信时,有26.7%的学生选择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2、调查对象眼中社会的诚信状况

69.3%的被调查同学眼中社会的诚信状况并不乐观,只有15%的学生认为状况较好,但67.8%的学生对构建诚信社会是有信心的。

3、调查对象对诚信的认识

在问到诚信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所占地位有多重要时,有85%的学生认为很重要,14.1%的学生认为地位一般,还有0.9%的学生认为无足轻重;在和他人交往时,67.2%的学生看重对方的诚信,2.8%的学生认为无所谓。

4、追寻诚信缺失的原因

有72.7%的学生认为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是社会大环境中不诚信的影响,有10.4%的学生认为是家长、老师、朋友的影响,有10%的学生认为是高校考试、教育体制不合理造成的;有73%的学生认为在对自己诚信的教育和影响上很大程度来自于长辈,只有1.8%的学生认为长辈的教育和影响基本没有。

5、还款问题

被调查对象中96.3%的学生表示一定会按时还款,3.4%的学生表示到时候再看,还有0.3%的学生表示能拖就拖。

在对待学生贷款不还问题上,63%的学生认为应该联系其工作单位,以工资抵贷,15%的学生认为应该扣压其毕业证书,直到其还贷,13.8%的学生认为应该对于有作弊等行为的学生不予贷款。

6、诚信教育问题

对于加强诚信助学贷款问题,有90.2%的学生呼吁建立社会诚信档案,健全社会监督体系,71.5%的学生认为要从提高民族整体素质做起;对于我校开展的诚信教育活动,45.4%的学生认为内容丰富,34%的学生认为没有什么新颖的内容,20.6%的学生认为就考试前、贷款时宣传一下,形式主义;42%的学生认为我们的诚信教育是比较有效的,38.7%的学生认为效果一般,12.9%的学生认为很有效;对于如何加强大学生的诚信意识方面,82.2%的学生选择给每个人建立诚信档案,66.9%的学生选择家长、老师要以身作则,65.3%的学生选择加大宣传力度,44.5%的学生选择开设诚信教育必修课,34%的学生选择在不违反法律的情况下适当公布黑名单。

从以上调查中我们可以总结以下几点:

1、大多数贷款学生是讲诚信的,是可以信赖的。

2、贷款学生不诚信的原因来自多方面:有家庭影响,有社会影响,有朋友的影响,还有自身的原因。

3、一些贷款学生对诚信持观望态度,看别人讲诚信,自己就跟着诚信。

4、绝大多数贷款学生希望建立社会信用体系,把自律和他律结合起来。

5、学生贷款违约的原因来自多方面:有的学生因为毕业后未能立即就业或就业状况差,月工资连日常生活都难以维持;有的学生因为家庭贫困且有突发事件;极少数是恶意拖欠。

6、诚信教育方式应多样化,经常化,社会化。

十条对策打造大学生诚信助学贷款

国家助学贷款目前主要是靠学生自身信用来维系并保证还款的,如果学生信用意识差,不仅对个人声誉产生不良影响,而且给银行贷款工作蒙上阴影,还会在社会上造成大学生不诚信的印象。那么,应采取哪些对策使大学生的贷款群体能诚信还贷呢?笔者通过此次调查研究,提出了以下十条对策。

1、从诚信教育入手,从根本上提高人才诚信素质。

著名的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诚信是个人的立身之本。一个人如果没有诚信的品德和素质,不仅难以形成内在统一的完备的自我,而且很难发挥自己的潜能并取得成功。在这个物质越来越富足的时代,人才的诚信教育已经迫在眉睫,不容忽视。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经济的主体,是未来国家的栋梁,必须从现在做起,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努力提高诚信素质。

首先,应加强对学生的诚信知识教育,让学生掌握并领会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一些基本道德规范,同时引导学生通过体验、思考、自警、自励、自省等方式进行自我教育,将诚信规范上升为做人的内在要求,成为自己行为的内在追求。

其次,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形式,寓教于各种活动之中,开展以诚信为主题的班会、团日活动,“大家谈诚信”主题征文活动,“诚信在我身边”主题演讲比赛活动,“大学生诚信是否缺失”辩论赛活动等,在学习和讨论中明辨是非,造就诚信。

第三,从学校管理、教师形象上做起,以学校的诚信、教师的诚信来影响学生,教育学生。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要教育学生诚实守信,教师必须要首先严格要求自己,处处为学生做出榜样。正如陀思陀耶夫斯基所言:“我要求别人诚实,我自己就得诚实。”如果我们教师能够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以诚待人,诚信就会像“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滋润学生的心田,使他们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趋向群体认同,自觉地克服和改变不符合诚信要求的行为和习惯。

2、从一点一滴做起,在日常生活实践中培养诚信品质。

诚信是做人的重要品质之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呼唤诚信,大学校园需要铸造诚信,大学生的成长进步需要培养诚信。我们要让学生明白,诚信品质的塑造不是小节,诚信是社会道德和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要十分重视在生活中培养信誉品德。循序渐进,持之以恒,从一个约会的遵守,一个借物的归还,一个承诺的兑现,一个合同的执行做起,从考试不作弊、明礼守信、拾金不昧等日常行为培养和规范诚信道德品质,不断积累信用财富,真正把诚实守信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一诺千金,取信于人。用自己的诚实守信向别人证明,你是一个可靠的人,值得信赖的人,可以合作的人。

学生诚信品质的形成,是一个从不自觉到自觉,从他律到自律的过程。因此,加强诚信品质的修养要从做人的基本原则规范自己的言行,做到理性思考,诚信修身,以信立本,培养良好的诚信意识。

3、运用成功人士榜样,激励大学生树立诚信观念。

在市场经济活动中,企业之间、商家和消费者之间有着大量的经济交往,商业信誉也就显得特别重要。诚信是最基本的社会关系,没有诚信也就没有市场经济秩序。可以说,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是讲诚信的人才。香港著名企业家李嘉诚先生在创业初期,资金极为有限。一次,一位外商希望向他大量定货,但外商提出需要有一个富裕的厂商作担保。李嘉诚跑了好几天,均无着落,只好据实相告。那位外商在与李嘉诚的几次接触中,深为他的诚信所感动,于是对他十分信赖,说:“从阁下言谈之中看出,你是一位诚实君子,我相信你,就不必其他厂商作保了,现在我们就签约吧。”李嘉诚感动之余还是坦诚地说:“先生,受你如此信任,我不胜荣幸。但我还是不能和你签约,因为我资金有限。”外商听了,极其佩服他的为人,不但与他签约,而且还预付了货款。正是这笔生意使李嘉诚赚了一笔可观的钱,为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李先生在总结自身成功经验时说:人的一生最重要的就是守信。我现在就算有多十倍的资金,也难以应付那么多生意,而且很多是别人找我的,这些都是为人守信的结果。一个诚信的人一生将因此而受益无穷。

往往知名的成功人士的几句话就可以震撼学生的心灵,我们可以把他们请到校园,让他们谈一下诚信在他们事业成功中不可或缺的地位,以及在市场经济中不讲诚信者吃亏的道理,从而激励大学生树立诚信观念。

4、着力构建社会诚信风尚,努力营造校园诚信氛围。

没有诚信,就不可能有良好的经济秩序和社会秩序;没有诚信,就不可能有良好的群众基础和国际声望;没有诚信,就会在国内外竞争中被淘汰。调查显示,大学生对当今社会的诚信状况颇为忧虑,而且认为社会大环境中不诚信对大学生的影响已经颇深。试想,社会大环境的诚信如果缺失,校园内无论怎样进行诚信教育,也是空中楼阁。

所以,必须培育以“诚信”为核心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把诚实守信作为建设现代文明的重要基石,营造良好的诚信环境,使全社会成员都认识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建立在以诚信为核心的道德基础上,用诚实守信将人们的道德行为、经济行为、政治行为有机地统一起来,使诚实守信真正成为大多数人所认同与遵循的行为准则。

除了搞好社会诚信这个大环境外,还要营造校园诚信氛围,要大张旗鼓地宣传诚实守信光荣,违约失信可耻。另外,充分利用学校的资源和阵地,利用课堂、报纸、广播、闭路电视、网络、海报、宣传栏、讲坛等阵地,经常性地开展与诚信相关的讲座、文体活动、演讲、辩论等生动形象的宣传教育,积极主动地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同时在学生中提倡讲诚信、守诚诺,重合同,遵约定,用榜样的力量进行诚信教育,营造出良好的校园诚信环境和氛围。

5、请用人单位做讲座,告诫大学生,企业需要诚信人才。

作为影响未来社会和经济的人才,自然是诚信人才。国家人事部人才流动开发司司长毕雪融指出:“人才素质应以诚信为本。”为了提高学生诚信意识,让学生了解中外企业在选聘人才时最看中的是什么,以此告诫大学生诚信与就业的关系。因此,我们不妨请用人单位做讲座,介绍他们的选人标准,这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是最具说服力的。一位身为企业老总的人才代表曾大倒苦水:“企业花巨资送人出国培训,可一些年青人学成回国后却甩手就走。”东方时空节目对114户企业招聘人才问卷调查显示,84%的企业最看重的是人才的诚信。安利(中国)日用品公司中国区人力总监饶俊说:“应届毕业生就像一张白纸。企业招聘他们看重的是他们的可塑性。诚信、执行能力、开放思维和较好的沟通能力都是我们非常看中的素质。

因此,按时还贷不仅是诚信贷款问题、思想品德问题,而且还直接影响到就业应聘。许多经验证明,无论是国企、外企、大企业、小企业,虽然不同性质的企业用人偏好不同,但都把诚信作为选聘人才的重要条件。我们必须让大学生明白,切不可因小失大,把就业的期望毁在个人诚信上。

6、开展打造“诚信品牌”、增强回报社会意识的主题活动。

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经济困难大学生的关怀,社会对经济困难大学生的信任。作为贷款受益的大学生,如何回报社会?笔者认为,首先要让大学生树立打造好自我诚信品牌的观念。要做到人穷志不短,自强自立,缺钱不缺诚信,用自我的诚信回报社会的善心。其次,要让大学生明白,诚信是一块金字招牌,要用诚信的实践不断充实它的含金量,这块金字招牌的含金量越高,在职场上就越容易取得胜利。第三,诚信是行为,要说到做到,兑现诚诺,要树立良好的公信力,才能赢得各方面的认可。

为此,笔者建议在国家助学贷款受益学生中开展打造“诚信品牌”,“回报社会爱心”为目的的主题教育活动。其内容是做到“四个为”。一为社会做贡献,奉献爱心。积极参加公益活动,做一个有爱心的志愿者。二为奉献学知识,不怕苦累,把党、国家、社会和的关怀化作学习动力,创造优异的学习成绩。三为克服暂时困难,勤工助学,自强自力。四为树立诚信品牌形象,自觉兑现还款承诺,按时还贷,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7、做好大学生状况的调查摸底,建立社会信用信息系统机制。

通过这次调查,我们发现,绝大多数贷款学生希望建立社会信用机制。笔者认为,应尽快建立个人“信用身份证”,建立个人电子信用档案。大学生应从入学开始就建立起“个人诚信档案”,主要内容为:学生承诺书、《诚信文明公约》、个人资料、家庭背景、诚信鉴定、学习情况、经济状况、信用记录、学校意见等。“信用记录”应是大学生诚信档案的重要内容,主要记载学生在校期间助学贷款情况、缴纳学杂费、遵守校规校纪、勤工助学、履行相关责任义务和承诺等情况。由辅导员和相关部门评出学生诚信等级,如实向用人单位、银行、社会提供学生的诚信情况,并将其存入学生档案,运用信用信息机制使助学贷款的诚信既有自律又有他律。

同时,笔者认为应建立金融系统联网的个人信息库,形成银行间的信用档案交流机制,实现跨系统信息共享,这也有利于银行降低放贷风险和信息收集的成本。

8、建全助学贷款信用管理制度,实施贷款规范化操作。

国家助学贷款的目的是帮助经济困难的大学生支付学费、住宿费和生活费,以保障其顺利完成学业。这是党和国家对经济困难大学生的关怀,但这终究是贷款,不是救济,是要还款的。而学生的诚信度和毕业后的流动性给还贷造成了困难。因此,在诚信教育的前提下,还必须制定科学合理的助学贷款信用制度,加强信用管理,按制度规定的程序和贷款流程,把好审批关,做到宽严适度,合情合理。既不能放宽条件,不讲原则,给不该贷款的人发放贷款,也不能严格过度,把经济困难的学生拒之门外,使经济困难学生失去学习机会。

笔者认为,加强信用管理,实施规范化操作,具体要做到:一是对申请贷款的学生应进行困难认定工作,只有符合学校制定的困难认定的标准才可以贷款。二是在签署合同时,明确学生个人、银行和校方的权利和义务,做到有章可循。三是在新生入学时,如需贷款,到乡镇或街道民政部门开具家庭经济困难证明注明,并注明联系方式,加盖居委会(村委会)公章,以便学校和银行跟踪反馈。四是加强诚信监督和约束机制。避免误贷、骗贷、人情贷等违规放贷,提高助学贷款的诚信度。

此外,还要有灵活便捷的还款办法,可以把目前的按月、季还款改为按年还款,或者,在学生毕业后第一年,按其就业状况的好坏,可再选择一次还款方式。银行和个人之间应有畅通的反馈、沟通渠道,实现异地还贷等,使还贷机制更可行、更宽容、更人性化。

9、坚持助学贷款前信用评估,做好助学贷款的风险防范。

在国家助学贷款的管理上,可引进经济领域的信用评估体系,构建大学生的诚信评估机制。2004年贷款新机制出台后,学校同政府共同承担了学生违约的风险金,为了确保国家助学贷款贷后管理的顺利,笔者认为在实施贷款前应增加大学生的信用评估。

那么,如何开展评估呢?笔者认为,首先要建立测评要素:一看档案。看历史上有无不诚信的纪录。二是核对家庭住址,通讯地址,经济状况,联系电话是否属实。三是听取寝室长、班委、周围同学、辅导员对贷款学生的诚信评价。看入校以来,有无诚信缺失现象。四是对还款能力的预测和可能出现的问题,以便及早地做好预防。

其次,根据上述条件,划分出优、良、一般、差四个诚信等级,再由寝室长、班委、辅导员对国家助学贷款申请人共同评出信用等级。在申贷报告中签署意见,上报校国家助学贷款办公室。

最后,由校国家助学贷款办公室根据国家助学贷款信用制度的要求进行严格审查,把好国家助学贷款最后一道关,最终决定是否为其贷款。

10、做到加强贷款的贷后管理工作,奖罚分明。

大学生诚信助学贷款是一个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支持与配合。除了学校要做到离校时的贷款衔接工作外,用人单位和银行也要共同做好还贷工作。要做到:一,学校应在毕业生离校前,办理还款手续时,打电话核实每位学生留下的每一个联系方式(包括家庭的、单位的、个人的)。二,在学生的报到证上可以注明该生为贷款学生,并在学生档案中放入该生的贷款情况表,以便单位协助督促学生还款。三,对银行提供的违约名单,学校可组织社会公益服务队成立催款小组,发给电话卡,按提供的电话催款。四,用人单位要做好承接工作,监督学生的还款,这也是对新招大学生诚信素质最实际的考察。

同时,有关部门应制定相应的奖罚措施,对按时还款的学生给予一定的精神和物质奖励。对不能按期还贷的学生要摸清情况,弄清性质,看是属于哪种情况,是未能就业,还是个人、家庭发生了重大事故,区别对待。对此,政府和银行应制定相应政策,实行减、缓、免。而对纯属恶意拖欠贷款不还的,要严肃处理,使不诚信所付出的代价远远大于还款成本,以扼制恶意拖欠贷款不还的不诚信风气的漫延。

总之,为保障大学生诚信助学贷款工作的顺利开展,我们在固守传统道德层面教育、实践层面教育的同时,还必须呼吁社会大环境的诚信教育,同时,进一步加强对国家助学贷款贷前和贷后的完善管理,相信国家助学贷款在不断提高诚信素质的基础上,一定会越走路越宽。